长亭外[民国](57)
然而柳时繁轻轻地将这情愫推开了。
她的眼眶里还蓄满了泪水,晶莹的泪珠一串一串地从苍白的脸颊上淌落,却只是摇了摇头,再一次地推开对方。
“你就要离开了。”
她在提醒叶从舟。
既然不得不作出彻底离开的选择,就意味着,绝不能回头。
不能回头,不能留恋。
不能回忆,不能牵绊。
叶从舟终于只是攥紧了拳头,全身都在用力地紧绷着。
冲动不能自已,却克制到心碎如割。
良久,沸腾的血液渐归平静,最后,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能做。
没有人能代替她自己,她比其他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该怎样活着。而你,叶从舟,仅仅只是依仗着一腔天真的喜欢,还远远不能够拥有她。
更何况,你很快连“叶从舟”都不能是了。
他涩然一笑,在心里对自己说。
四年前的早夏,还未有七七事变,一切都只是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
那时的叶从舟曾替程近书传递情报至西直门城墙下的一间理发店,那是北平地下党其中一个据点。
理发店旁的干货果脯店门口,常常有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转悠。
老人有些耳背,总听不清别人究竟是在问路还是在问糖葫芦的价钱。
除了糖葫芦外,老人偶尔也卖些柿饼,用不知哪里得来的一方精致玻璃匣子装着,将柿饼摆放得整齐有序,又用布巾垫在匣子下方的水门汀上,小心呵护,仿佛对待一个宝贝。
叶从舟就在那般用心照拂的宝贝前遇见女先生——那时,她还是一个升入大学才满一年的学生。
那一天,女先生也是穿着一身晴山碧的绸缎衫裙。
问价钱时,她提高声量问了好几遍也没得到准确的回答,只好用手指比划。
白皙清秀的脸上,拖曳出一抹温和忧郁的笑容。
在灰扑扑的城墙下,那笑容显得很独特。
老人终于看懂了,嗬嗬几声,也比划了一个数字。
可她伸手往书袋里一探,嘴一撇,里里外外又将书袋裤兜翻腾好几遍,终于放弃,大概是没带钱。
叶从舟正想过去替她买下那一盒柿饼,正巧接头的情报员从店里迎出来,寒暄几句后,再一转头,伊人已经骑上自行车,朝城门外西山的方向飞驰而去。
她还不忘回头向老人挥挥手:“老人家!明天早一点,还在这儿!我一定带足钱,您可记得要等我啊!”
叶从舟望着那个驰向远山的背影,倏尔之间,风雨即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灰暗的帷幕降临之前,他感到自己的生活仿佛添了一丝生动的色彩。
“先生……”时光轮转,到这一刻,他试图再说些什么,可是才刚开口,万般滋味瞬即涌上心头。
喉间一哽,再也说不下去。
先生,那时在北平,有一盒柿饼想买给你来着,好可惜没有买成,后来发生许多事,平津接连沦陷,糖葫芦老人也不见了。你说过,第二天会早点来,其实我一直记得的。
可如今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我早已经不完全属于我个人,有些事即便对至亲挚爱也不能坦诚,此时此刻,此星此月,又何必多说。
“夜安。”等喧嚣散尽,回房前,柳时繁对他笑着说,“夜安,从舟。”
“夜安,先生。”他向她微一侧身,幢幢灯影映照在窗纸上,几乎是拥抱的姿态。
翌日的清晨,叶从舟洗净脸来到院中,见柳时繁正站在白碧桃花的影子下。
她正踮起脚尖,将一个蔑篮子系在檐角。
绣球花的枝条束在篮子里,花朵则自然地从旁边盈盈垂下,间中还缀着一捧热烈的尤加利叶。
枝条将和煦的阳光筛成一道一道随风晃动的金色绸带,如同花雨瀑布一般,相映成辉,美不胜收。
她总是擅于编织美好的事物,对于离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安慰。
“一·二九运动时你推开了我,所以才会被碎弹片击中。”
柳时繁的话令叶从舟不免有一忽儿的晃神。
彼时,她只是一个还在上高中的进步学生,瞒着父母去北平参加抗日救国示威,途中遭逢军警袭击,为免给家人带去麻烦,只能东躲西藏,连夜潜回天津。
后来好不容易再次以大学新生的身份来到北平,又已经是北平抗日锄奸队的一员。
北平的阳光热烈,可是一待夜幕降临,她便要奔袭于刀尖之上。
这样的身份,何谈去报答另一个人的恩情。
她不愿给叶从舟带去危险,因此只能将那个人保护自己时坚毅的神色连同他的名字,深藏在心。
也正是如此,没有人比她更能理解叶从舟选择离开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