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民国](49)
“结束了?”
“结束了。”
“好。”
“先生还不睡?”
油灯在风雨中挣扎,一晃一晃的,照进柳时繁的眼底:“巫家坝来信。”
巫家坝的空军大队终于来信了。
他可以离开这座城了。
却不知怎的,并不感到轻松。
叶从舟随柳时繁进入房间,将藏在身后的左轮手|枪还给她。
自己要去“送死”,对方到底没有再阻拦。
只是,她从工作间字画篓下的暗格里,在叶从舟震惊的目色中,取出一把拆开保存的左轮手|枪给他。
“那么,就用这个吧。”
“先生为何会有这种东西?”
“好友的。”
短暂的停顿后,叶从舟“嗯”了一声。
柳时繁的心跳得很快,眉眼间却不由得浮起一层讶异。
“你就没有想问的么?”
“没有。”
“谢谢你的信任。”
“先生说这是好友旧物,我只是没有在此上多想,谈不上信任。”
信任对于一个特工来说,太遥远了。
但尽一切手段完成任务,是每一个特工的使命。
他履行了承诺,用柳时繁给他的武器毫不拖延地了结了目标。
至此,可告一段落了。
柳时繁接过左轮手|枪,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将它放回暗格里,而是背对着叶从舟,将子弹壳倾倒出来。
两人陷入沉默之中。
叶从舟从赣南、香港、越南辗转而来,路上遭遇不知多少次搜身检查。
他没能带武器,只有从蒙自早已被放弃的情报站里找到一把残缺的毛瑟。
为确保隐蔽性,他不得不将枪管锯短,减小威力的同时,命中率也随之降低——锯短的枪管会使得数枚铅弹朝着不止一个方向迸发出去。
要想保证击毙目标,非走到十尺以内距离不可,但这样的话,太冒险了。
柳时繁原本计划自己去的,但她不想叶从舟赔上一条命,所以“自投罗网”,交出自己全部底牌。
无论愿意与否,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已经被日渐逼近的侵略军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叶从舟将来完全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拳脚,而不是在这里为一场暗杀白白丢了性命。
“现在,我的性命在先生手中了。”叶从舟望着她的背影说。
街巷间,渐次传来搜查的呵斥声、木板门拉扯的碰撞和惊吓害怕的细细哭喊。
柳时繁想说不必担心,她是可信任的人。
旋即想到,对于叶从舟来说,信任这个词,恐怕太遥远了。
她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没能说出口。
一个本应该卒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北平的人,如今已多活了许多年。
如果这次刺杀非得在重庆有个交代,那么替叶从舟赔一条命,她不遗憾。
叶从舟却笑了,走过去,将对方转向自己。
目色相对,同样明润,也同样的忧伤。
他一眼就猜出柳时繁前一刻在心中作出了何等伟大的抉择。
“高野胜一郎的档案已经摆在龙大帅桌上了。大帅是聪明人,不会去追查情报来源的。”
明明自己已深陷泥潭之中,此刻却还在逗她,“我娘总说我嘴虽笨,其实贼精,没法收场的事我才不会做呢。”
--------------------
行文至此,发觉窗外有大雨落下,顿时感到十分奇妙。
大概他们两个人一起经历的那场夜雨也如此畅快吧。
第22章 我的先生[7]
============================
雨季即将到来的一天上午,叶从舟自东南郊的译训班筹备处扬鞭驰马而来,远远地便望见五华山上挂起了红球。
这是预警信号,再过一会儿,就会拉响一长一短的空袭警报。
不过,时常也有日本飞机中途转道而警报解除的情况。
很快,街坊们开始三三两两结伴往北门外走,有的则拎着热水壶和针线坤包,往城门下几处简易防空洞踽踽而去。
穿过金马坊,叶从舟一眼便在一片移动的滇蓝和花色中望见一袭晴山碧的女先生。
他的唇角不觉微弯,急缰勒马。
小马儿跑得正是起劲的时候,只得仰天嘶鸣一声,蹄下打了个旋儿才堪堪停住。
柳时繁还在合院半开的篱笆门口与人争执,细听才知是在辩论究竟哪个地方产的橄榄更富于维生素C。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柳大教授于发动机制造又有何高见呢。
叶从舟压身从柳时繁手中顺了几颗橄榄,囫囵嚼了嚼,酸酸甜甜的。
“不知我是否有幸,能为未来的大教授牵马呢?”他接过对方跟着递过来的手帕,包起橄榄核,从马背一跃而下,眉眼间都是温润的笑意。
说着,还晃一晃马颈上悬着的一圈铃铛,发出哗唥哗唥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