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我与权臣解青袍(153)

作者:马马达 阅读记录

吴珐跪在地上,双手撑地,叫一声,“下官不才,想一睹中台殿试文章之真容!”

满场悄寂。

傅政勃然大怒,“你是何意?”

裴秀道 ,“吴御史既信不过我,亦信不过傅相,想来是要查阅旧日案卷,看我当年是否依附秦阉才入殿试。”

吴珐一声不吭,来了个默认——傅政的话,他一个字也不信。在他此时的认识里,这人年纪轻轻位极人臣,必然先跟随秦淮,后反水跟随圣皇——同傅政一路货色。

傅政早年附庸秦淮,全靠其间做了几件好事才得圣皇青眼——其中最著名一件就是主持岁试保了池青主——现如今被吴珐公然质疑,气得乐了,招手道,“鸾台何在?把二十四年岁考案卷搬到殿上,供吴大御史查阅。”

殿角有人躬身相应,出去寻案卷。

傅政问裴秀,“中台脸色不好,后殿稍事歇息?”

裴秀一点头站起来,扶着唐恬退出前殿。侍人引着,入了一间暖阁。唐恬扶着裴秀榻边坐下,见案上布置了细巧茶点,上前看一看,“哥哥吃些东西吗?”

却是不闻回应。唐恬回头,裴秀伏在枕上,昏昏欲睡的模样。

唐恬上前,扶住他微冷的脸颊,“哥哥怎么了?”

裴秀闭着眼睛,抬手挽住她衣襟,用力一拉。唐恬一个不稳,被他拉得扑在他怀中。裴秀道,“一会儿你别进去了。”

唐恬哪里理他?从他身上挣起来,往案边取热参汤,“哥哥喝些热汤。”

足足过了四五息工夫,裴秀才睁开眼,撑着床榻坐起来,靠在枕上。在唐恬手中喝完参汤。唐恬放下碗,倾身上榻。裴秀凑到她身前,头颅微侧,搭在她心口处,一动不动。

唐恬挽住他的手,“我带哥哥回家,好吗?”

“不,”裴秀含糊地应一声,又摇头,“早晚要说清楚的。你不要去了吧。”他压着声音道,“旁的我都不怕,我怕你难过。”

唐恬沉默。

裴秀吐出一口气,既是失望,又是安心。暖阁温暖,他靠在唐恬怀里,她的手抚着他的脊背,带来一波又一波柔和的抚慰。他再也没有说一句话——其实什么已不必说,因为他心中终于知道,不管如何,她都会同他在一处。

未知多久,侍人在外道,“中台,鸾台案卷已至,傅相请您往前殿。”

唐恬应一声,“知道了。”她这个角度看不见裴秀的脸,伸手在他耳上捏了捏,“哥哥醒来,早些了事,咱们回家。”

裴秀极小声地抱怨一句,“既嫌我不是池家人,罢官便是——谁想要做这个官吗?”

唐恬道,“哥哥在外宝相庄严的,私下里却说这种话。”

裴秀慢慢坐起来,“若只我一个,必不理他们。可我如今有你,不能叫你入阶下囚落水狗之门,总要同他们分争一二,辩个是非对错。”

唐恬摇头,见他发丝凌乱,除去发冠重新挽了髻,插入发簪时皱眉道,“往日玉冠也罢了,哥哥今日是金冠,该换一根簪子,不合衬。”

裴秀不吱声。

唐恬从他肩上绕过去,在他颊上蹭了蹭,“哥哥是等着我再打一根金簪呢?”

“嗯,等着呢。”裴秀将她拉到身前,使力抱一下,“走吧。”

二人挽着手出去,回到殿中。鸾台一众文吏正在翻拣陈年旧案卷。

殿中空寂,雪落之声沙沙作响。裴秀往椅上坐下,侍人抬一只火盆在他身前。

文吏道,“找到了!”捧到傅政身前,“傅相请看。”

傅政一摆手,“拿给吴大御史。”

文吏手捧案卷拾级而下。阶下仍有一名文吏勿自忙着清理文卷。

吴珐挽着眉毛,翻着文卷验看,足足半柱香时间过去,闷声道,“确然锦绣文章,下官收回前言,再无异议。”他回转头看众人一回,“诸君不信,尽可传阅。”

傅政正要说话,忽一人高声叫道,“下官有话说!”竟是跪在阶下翻看文卷的文吏。

傅政不高兴道,“中台方才有言,谁敢胡乱插口,立时拖出去,你官做得不耐烦了?”

文吏吓一跳,连连磕头,“下官过于震惊,求中台和傅相原谅一回。”

傅政想了想——毕竟是他鸾台的人——解围道,“你有何话说?老夫姑且一听,若胡言乱语,立时处置!”

文吏捧一大卷旧案,拾级而上,往傅政身前跪下,“傅相请看。”

傅政扫一眼,忽然容色一整,握在手中细细翻看一时,抬头看一眼裴秀。

唐恬目力不错,隐约看见案卷上一行大字——二十二年。明泰二十二年?

傅政握着案卷,“中台?”

裴秀皱眉。

这一时满殿目光汇聚,尽数凝在裴秀身上。裴秀难免不快,“何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