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黎风光一段史(14)
作者:玉锦哈 阅读记录
其實那些個大臣侯爵私下做的事,皇帝都門清,不是不查,時候未到罷瞭。
包括禮部尚書,亦包括凈慈城。
皇帝隻要錢,去完成他的霸業。
王堂秋看得透,他在司禮監打雜時就常聽掌印和秉筆他們談起。
皇帝不需要什麼文臣謀略,什麼士族涉政,他隻要一條聽話的狗。
至於皇帝為何提拔王堂秋?
王堂秋自己清楚——老實,沒有不該有的心思,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像司禮監這些年經手瞭無數贓款,但他一點都沒有參與,隻做好自己的事情,他清楚利害關系。
這時,王堂秋二十三歲,著葵花胸背團領衫,戴烏紗帽和犀角帶踏出宮殿,迎著滿目瓊花冬雪,亦迎著白茫茫前路的山川湖海。
冬日就這麼緩緩而過,王堂秋就在司禮監替皇上批複些奏章,一來二去的,也就成瞭皇帝心腹,常越過掌印等人,召他入殿侍言。
掌印以及其他秉筆不滿至極,卻無可奈何。
佑□□違祖制,亂朝綱。
國傢上下全憑佑天皇帝一人之言,內閣如同虛設,更別說司禮監瞭。
但佑天帝的治理下的江山卻讓那群文臣武將沒話說,南疆北域,異族不敢有僭越。
兩京十三佈政司井井有條,各司其職,雖說貪污腐化之風仍存,但算是超群絕倫瞭,畢竟亂的也就隻有京城罷瞭。
諫官曾言:“陛下之行有違祖制,恐招致世人之非議,言其不孝。然,我朝以孝治國,太祖亦以孝悌仁德立身,後諸皇亦效仿之,今陛下之舉……”
接著就是長篇大論的規勸。這種折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的,多數都如泥牛入海,瞭無音訊瞭。若是寫得好,能把皇帝罵急瞭,便遣王堂秋批紅,下放回去。
王堂秋寫得言辭懇切,狀似幡然悔悟,但皇帝從來不改,百官也便看看就過去瞭。
皇帝就盯著大黎百萬疆土,目光殷切。
……
一晃五載,佑天二十四年時,王堂秋當上司禮監掌印,倒是讓人想不到,一時間都在猜測王堂秋是誰傢的人。
而這五年,皇帝也沒閑著,依舊隨即朝官員開刀,於是人人自危。
在王堂秋當上掌印之後,發生瞭一件震驚朝野的大案。
——梁國公謀反。
梁國公上數五代是開國元勛,曾賜丹書鐵券,除謀逆死罪,其他都可免除懲罰。
而京官皆知梁國公府行儒傢之禮,溫良恭儉讓,傢中無讀書為官之才,多於南方經商。
便是這麼一個傢族,謀反這種死罪,大傢都是萬萬不敢信的。
是以世傢大族敏銳地發現,皇帝志不於京官,而是天下士族、旺族都是他菜園裡的韭菜,長一截便割一截。
而當士族安插進去的司禮監掌印被撤下,換成皇帝自己的心腹王堂秋時,心中警鈴更是大作。
若是先前,他們至少能聽見風聲,提前安排,現在就這意味著他們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兩眼摸黑。
所以,以王堂秋任掌印始,朝堂上的兩方勢力正式形成,一派以皇帝為首,掌絕對的生殺大權;另一派是世傢貴族為求自保。
京城格局悄然改變。
“陛下,梁國公府的事已處理妥當瞭。”王堂秋立於殿下,面色淡淡地說道。
今日便是梁國公府三百二十八人梟首之日,刑後血氣飄散在京城,令人作嘔。
“派人去蜀中送銀兩吧。”佑天二十四年,蜀中大旱,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皇帝便派左都僉史往災區賑災。廣施賑災糧,以工代賑,遷民就食,什麼法子都用上瞭。
可惜天公不作美,這萬裡晴空,愣是沒有雨落下瞭,用再多法子也徒勞。
於是這場荒災就延續到瞭佑天二十五年春,地旱天微涼,旱情加重,動亂而起,災民哀聲哉道:“定是天子違背天地祖宗!才引得如此災禍。”
有人把皇帝這些年做過的錯事都翻找出來,大肆傳揚,去動搖災民的心。
諸如此類,要說背後沒有士族煽動,是不太可能的,那皇帝便殺士族,以士族血肉賑災!
“預撥銀五萬兩,賑糧七萬石,其餘充當西北軍費。”王堂秋問著,這些事情他是萬萬不敢有所隱瞞的。
“可。”皇帝揉瞭揉眉心,看著比天高的案牘,應允道。
王堂秋退出宮殿,迎面撞上內閣次輔連安山,他一身月白長袍,須發漸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