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我重逢了学生时代的暗恋对象(19)
作者:一粒芝麻 阅读记录
“你離開紐約的時候有感到難過嗎?”
“沒有。”
“在他說他要去追求那個女孩的時候,你難過嗎?”
“倒也沒有。隻是像是確定瞭一些事情一樣。”
“那就是瞭。”
她的理論是:與其在這裡胡思亂想,不如主動出擊去聯絡B,這樣的話,也許和C一樣,我會發現他已經變成瞭截然不同的人,也因此可以放下這個人。
我深以為然。
想想高一同學聚會時B淡漠的樣子,估計他連我這號人都快忘瞭,想來也不會記得我說過喜歡他的事情。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會是別人。
我朋友的話讓我清醒過來。
其實我原想把這本小說取名為《暈輪效應》以紀念她對我的點撥,然而斟酌之後還是用瞭現在這個有些無趣的名字。
畢竟,這原就是一個有些無趣的故事。
和B複聯不難。
我們一直躺在彼此的□□列表裡,費瞭一番工夫找回密碼重新登錄後,我主動給B發去瞭我的微信二維碼。用的理由也很坦蕩:不用□□瞭,不如加個微信保持聯系。
很快就收到瞭B的好友請求。
我迫不及待地通過、打招呼,然後點進B的朋友圈。
B的朋友圈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看上去就是個典型的、無趣的理工男。
有多無趣呢——當我寫到這裡時,我試圖回憶起那時候他用的朋友圈三件套是什麼,卻連一個頭像都記不起。要知道我可是以超凡脫俗的記憶力而聞名,就連十幾年前的一些瑣事都能記得一清二楚。能讓我忘記,足見B的朋友圈是沒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
然而這並不妨礙我興致勃勃地主動開啓一場對話。
我之前說過,主動的人會先變joker,不過好消息是,主動的人也可以先下頭move on。
三言兩語間,我總結出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B已經全然變瞭。
盡管朋友圈沒有他本人的照片,可是他說話的語氣和內容已經足夠讓人無語凝噎。
女生厭惡的男生類型無非可以概括為:1、strong;2、油膩;3、勢利;4、輕浮;5、厭女。
B已經中瞭前兩條。
我們短短幾番對話中,也不難捕捉到類似的訊息。
得知我正在留學後,B說:“留學好啊,留學比較輕松。”
“?”
“不用高考,容易多瞭。”
我頓覺索然無味。
這種莫名的敵意和隱隱的優越感我很熟悉,互聯網上經常有這種人嘛,不稀奇。可是為什麼B也會如此?
為什麼從前明媚的人會變成這樣?
我想瞭很久,方覺一切都有跡可循。畢竟“小太陽”何嘗不是“世故”的另一種詮釋,於他有利的人自然能體會到拂面春風,於他無用的人卻受不到這樣的溫暖,正如太陽也不會公平地照在每個人身上。
我對他而言毫無價值,所以他不介意在我面前展現出不友善的一面,這很正常。
就像我也會在網上當噴子一樣。
不過,他話鋒一轉,告訴我:“我之前在學生會。”
“嗯?”
“他們想讓我當部長,不過挺累的,我沒答應。”
我:……
我朋友說:“果然,男的過不瞭三分鐘就要開始裝。”
我的另一個朋友銳評:“感覺他以後會變成那種在飯局上勸別人喝酒的男的。”
或許吧。
B有一次隨口問我:“為什麼要去留學呢?”
“一直是這麼規劃的。”
“你藏很深啊,以前都沒聽你說過。”
“畢竟我也不適合高考。”我試探性地說,“如果有可能,還是想回到以前上初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很開心。”
B發瞭一個“笑哭”的表情:“如果有可能,我選擇不要出生。”
這天很難聊下去。
“早知道我也出去留學瞭。”
“為什麼?”
“國內嘛,累。”
B似乎總認為海外的生活是簡單模式。我並不是一個會認真去糾正別人的人,所以姑且聽之。
我問他:“那你當時為什麼沒選留學?”
B半晌沒回我,之後才說:“不想離傢太遠。”
我朋友非常不喜歡B,她說:“我看不起沒有闖勁的人。尤其他還是個男的,老想著回傢躺平幹啥。”
我覺得她這麼說有些武斷。
但是仔細想想,好像我也不喜歡沒有闖勁的人。我知道有人會喜歡一帆風順、沒有太多波瀾的平靜生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回傢發展都會容易和順利許多。然而捫心自問,我或許不是一個很野心的人,但我也不是一個會在傢鄉呆得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