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共生(51)

作者:风里话 阅读记录


“是故,阿襄不可洩露身份。”

华阴停下撚珠的手,满眼欣慰,“不愧是我调教多年的人儿,脑子甚是活泛。”

“那阿母可与阿襄说明了?”

华阴颔首,“这你不必忧心,都嘱咐过了。”

*

这日崔慎下值入寺,赶来寺中,三人一道用膳,之后宿在此间。翌日,夫妻携手归府。

太子新入东宫,又因前头李襄入司徒府赴宴一事,多少猜忌晋王。虽隐作不发,但对各府衙整顿更甚,只为表现自己之能力。这无甚可指摘,至多官员们忙碌些。

五月初夏,浮光跃金,菡萏正芳。原是每年崔慎休沐假同韦玉絜出游的日子,然这日里,韦玉絜婉拒了。

给的两个理由,一是公务既繁,且以公务为主。

这个理由,崔慎听来不满,道是我能排开,夫人便无须挂心。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之间融洽自然了许多。

除了她还是不愿行周公之礼,越过那条防线,旁的已经同寻常夫妻无异。

便如此刻,她坐在丹桂树的秋千架上,说着第二个缘由,“主要是阿母念我,让我择空回去看看她。她啊满心都是我们,以前是为了父兄避入空门,之后是为了我能在夫家过好,便强忍寂寞,从不开口让我回去。”

说这话时,韦玉絜避过崔慎眼睛,只仰着头,任凭点点碎金穿过桂树茂密的绿叶间隙落在她瓷白皎洁的面旁,如玉纤长的脖颈上。

她半挽着一个家常的堕马髻,髻间只配一枚固发的累金白玉钗,衬的一头青丝更盛绸藻。初夏晚风拂来,将她几缕散在脖肩出的长发拂起。

“郎君!”妇人侧首看他,秋水目泛出一点晶莹的泪花,“妾想多尽尽孝,成吗?”

扬在风中的长发跌落,堪堪从男人推秋千的手背蹭过。青年郎君握住纤绳,低垂的眼神几番触动,须臾擡首用指腹拭去她眼底一点湿意,“你这话说的,是要我寻个地缝钻进去吗?”

妇人便又沖他笑,让他将秋千推高些。

他一边道“好”,一边不动声色俯身,将落在地上的一根青丝悄悄捡起,捏在另一只空出的掌心中。

之后,韦玉絜便常入寺庙探母。

说“常入”其实也不算频繁,只是相较过去的五年,稍多一点罢了。

譬如七夕佳节,她是同崔慎一起去的,因为华阴说前头一位在此捐海灯的香客,送给寺中不少烟花,如此择了这日子,请他们来共赏。

烟花美则美矣,却是短暂虚幻,韦玉絜很不喜欢。

但她还是同崔慎说,“你只这日得閑,明日便回去吧,我多陪阿母两日。”

崔慎应首,“那何日归家,你传话我,我来接你。”

崔慎离开的两日,韦玉絜晚间都在赏烟花。

华阴问她,“喜欢吗?”

韦玉絜摇头,“我记得阿母也不喜欢,怎也瞧了这三日?”

“难为你记得阿母喜好。”华阴伸手搭上韦玉絜臂膀,同她走在夜色中,“阿母能看三日,是因为这不是烟花。”

“待你下回再见,便是火药了。”

韦玉絜嗯了一声,不问其他。

中秋有宫宴,韦玉絜遂崔慎入宫赴宴,未来小慈恩寺。

九九重阳是一个人来的,住了两晚,都在书房看经书。

腊月小年与崔慎同来,白日阅经,晚上同寝。

除夕夜,崔慎轮值中央官署,杜氏回了凉州陪崔堂,韦玉絜又来小慈安寺,一直住了五日。

华阴让她看了更多经书,她安安静静待在书房,鲜少出门。

正月初五,崔慎来接她,她嗔他,“郎君宿在中央官署便成,莫要来了。”

回去了也不理他,只霸着他书房又开始写故事小劄。

崔慎不敢惹她,将书案整个腾给她,自己在窗下暖榻上,调香烹茶,等她唤他时,过去“绿袖添香”。

韦玉絜招他过来磨墨,又挥手谴退他。

青年郎君盘腿坐在临窗的位置,看半丈外的妻子,“我当你都写完了,怎又开始了?”

“一共有三卷。”妇人搁笔,看着上面的故事内容。

【死士八十,暗卫两百,精锐三两千,骑兵五千,其余兵甲及其散兵共计三万。武器在库,人杰在城……】

她从经文中读取的信息,投入故事文字中用了自己的方法编排,一卷两万字,藏着两百字的证物内容。

但光晓得这些依旧是无用的,因为不知具体分布在何处。她以前出任务,人手都是华阴调配好给她。

在她的记忆里,华阴没有离开过小慈安寺,所以她调遣人手,要麽是有专人传信,要麽是信物作凭。她还差最后这一重关键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