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奔跑吧!梅洛斯:新解(出书版)(23)
作者:[日]森见登美彦/译者代珂 阅读记录
大批赏花客即将纷至沓来,到时盛开的樱花林下也会热闹起来吧。
(1) 京都特产点心,由米粉、砂糖、肉桂等制作而成。
(2) 一叠指一张榻榻米的面积,约合1.62平方米。
(3) 日本滋贺县甲贺郡信乐町烧制的陶瓷器。信乐窑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
百物语
【ひゃくものがたり】
身背军医头衔的同时,森鸥外(1862—1922)进行了旺盛的文学创作,被后世誉为与夏目漱石比肩的明治文豪。此篇为其成熟期的作品,描写了日本的一种传统活动——怪谈故事会形式的百物语集会。一九一一年首次刊载于《中央公论》。
这是我大四那年夏天的事。那时祇园祭的彩车巡游刚结束没多久,应该是七月下旬。
我逃离了所属的研究室去英国学习语言,那时候刚刚回国。放弃了的毕业研究课题没法重做,又没有工作,有的只是大把的时间。若不是这样,就算有F的邀请,我也一定不会去参加那种莫名其妙的集会。
这是我去参加百物语集会的故事。
我听说过,所谓百物语,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点上一百根蜡烛,每讲完一个怪谈故事,便吹灭一根蜡烛的游戏。我想到了那种摆在佛坛上的白色小蜡烛,感觉等不到怪谈故事讲完,第一根蜡烛就该燃尽了。反之,若是点上一百根伏见稻荷神社里那种气味芬芳的粗蜡烛,那也太夸张了,随时都有失火的可能。我心想,这样的游戏怎么进行得下去?据F说也有办法,那就是不点蜡烛,而是摆上一百个灯芯。可这灯芯我也没见过实物,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听着怪谈故事,吹灭一根根蜡烛,周身渐渐落入黑暗里,心里惦记起即将出现的东西。百物语就是这么一种瘆人的游戏。但是F还说了,一百根蜡烛全都吹灭什么的也太乱来了,恐怕还没到那个决定性的瞬间,活动就自动结束了。决定性的瞬间,指的是最后一根蜡烛被吹灭,真正的鬼怪现身之时。
***
从英国回来后,我在老家待了几天,之后回了京都。一是想看看空了一个多月的出租房什么样了,二是想找一份稳定的零工来做。最主要是因为,像这样漫无目的地在家混日子让我很痛苦,我想一个人先独立再说。
当时我租的房子,在北白川的浸信会医院旁边。
白天在街上转悠了一圈,日落时分,我回到出租房看了看。夕阳下的四叠半里充斥着暑气,跟桑拿房似的。不过是离开了一个月,不知为何我竟怀念起这狭小的空间来。打开面朝自行车库的窗户,敞开朝向走廊的大门,让傍晚的风吹进来。接着,我从书架上抽出早就烂熟于心的书翻了起来。
晚上已经约好了和F见面,日落后我就锁上门离开了住处。会合地点在北白川别当路口西南角一家名为JUNES的咖啡店。我在老家时,F打来了电话,约我出来。
F是我本科时同院系的同学,很好说话,是个乐观阳光的人。跟他聊天时,我就觉得这世上也不全是坏事。我比较内向,他则全盘接纳眼前的一切,跟谁都能成为朋友,这让我很羡慕。当然了,眼看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就要结束,我想他也有他的烦恼,只是当时的我无暇顾及那些。
在昏暗的咖啡店一角,我们吃着套餐,F说起自己的毕业研究课题,询问我在英国时的种种。我们吃完饭正喝咖啡的时候,F聊起了百物语的传统。他说有人要在明天晚上举办百物语活动,问我要不要去看看。
“森见,你明天有事吗?”
“什么事都没有。可是,我去合适吗?”
“合适合适。参加的人比预计的少多了,让我约人呢。”
“不过这点子也够荒唐的。谁想出来的?”
“一个叫鹿岛的人。我也没见过。”F说,“我有个熟人在他的剧团里。”
这个鹿岛是学生剧团的团长,当时在关西算个名人。F认识的人多,从各种人嘴里听说过他的事情。据说,他大一时就和朋友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剧团,之后上演了许多热门作品,渐渐出了名。听F这么一说,我隐约想起自己也看见过好几次,涂满油彩的招牌上写着“原作、编剧、导演:鹿岛某”的字样。
“行了,那些你不用担心。”
“好吧,去也行。”
F的脸上浮现出亲昵的笑。“好,明天下午五点,在真如堂集合。”
“在寺里办?”
这也太过讲究了吧,我表示意外,F却摇了摇头。“先在真如堂集合,然后步行去会场。在哪里举办,是当天才会公布的秘密。”
“真够拐弯抹角的。”
“也是图个气氛嘛。”
咖啡店关门的时间到了,我们走到外面。分别时,F说他明天还有事,可能会晚些到。“到时再给你打电话。”
我顺着暑气蒸腾的昏暗坡道走回了住处。
为什么我要去参加那种莫名其妙的集会?除了F外,那里应该也没我什么熟人,到时候一定很尴尬。是不是因为当时刚从英国回来,内向的毛病稍微好了点儿?如果是现在的我,肯定不会去参加。
那年春天,我决定暂时不去所属的研究室了。这是我浑浑噩噩地混完本科的报应,说白了,我本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实际上却没有。我逃离了研究室,又无处可去,正犯愁时,父亲让我去一趟国外。于是我就从父母那里借钱出了国。
之后我在英国待了一个月,住在伦敦郊外,到大英博物馆旁边的一所英语学校听课。说是学习语言,其实也没什么正事,就是跟一群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一起,每天上半天学,剩下的半天就无事可做了。最开始那段时间,我还愿意四处走走。但我本就不喜欢旅行,慢慢也就厌了,觉得还不如在街道公园的树荫下坐着,悠闲地读从旧书店买来的侦探小说。那段日子里,我就跟生活在日本没什么两样,只是在贪婪地享受安逸的生活。
要是我真有离开日本大展宏图的本事倒也罢了,可无论怎么看,我都只是个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学生。整日在国外游手好闲,逃避着眼前的问题。因为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我不可能永远旁观着日本。我本以为换个心情,事情就会有转机,但终究还是没有。我蜷缩在英国的公园里,旁观着遥远的日本,就像在旁观无人顶替的自己的人生。
想着那些,我回来了。
***
按F说的,翌日傍晚,我骑上自行车朝真如堂去了。
真如堂我去过几次,知道地方。
我从今出川大街拐到神乐冈大街,一路骑行。吉田山就在右手边,左手边是一片延伸至白川大街的斜坡。神乐冈大街被吉田山挡住了阳光,有些昏暗。暑气笼罩下的住宅区一片寂静。行至没有民宅的地方,停下自行车往左看,就能看见夕阳下的大文字山。路很快就变窄了,一直骑下去,过了吉田山庄再经过一段平缓的下坡,就到了通向宗忠神社的长石阶下。在那里左拐,走到头就是真如堂。
我在真如堂门前停好车,发现四处已零散地停了一些像是学生骑来的自行车。我以为大家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周围却静悄悄的不见人影。橙色的阳光掠过吉田山,红色的寺门和立在一旁的古松显得更鲜艳了。隔着寺院四周的围墙,可以看见塔。这感觉是多么寂寞,多么熟悉。
我觉得自己到得太早了,于是在寺门对面的小卖部买了冰激凌,凉快一下。我抽着烟,一直盯着真如堂的大门,却不见一个人影。我有些怀疑集合地点是否真在这里,担心自己听错了F的话。于是又给那F打了个电话。
“我还是要晚些到,你先去吧。你已经到真如堂了?”
“就在大门口,一个人都没来。是真如堂没错吧?”
“肯定是。会不会都去大殿附近集合了?”
之后F慌里慌张地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既然他连会场在哪儿都不知道,又打算怎么去找呢?
上一篇:东京电子游戏大亨
下一篇:太阳与少女 (出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