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71)

作者: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对丁仪吴质是一万个看不上。大概是文人相轻吧,两个人又各有立场。吴质就看不上丁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嘴脸,为了一己之私,什么大义什么体礼都可抛诸脑后,真是枉为名士了;丁仪呢,谁跟曹丕关系好,他自然就看谁不顺眼了,你吴质一介庶民,连个“士” 的身份还没有呢,你算老几?我都跟你说不着!

马车停在了馆驿门口,一行人进去,吴质便向引路的驿夫打听邺城如今的情况。

驿夫便道:“吴县长有所不知,这相府可是今非昔比。去年咱曹丞相封为魏公后,丞相府可是大修,现如今是魏公宫了。原来相府的正堂现在叫勤政殿,仍是丞相议政之处。以前的相府大门拆了,向外扩建了几重宫门,最外头并排着三座门,中间的正门就是司马门。左右两座叫东、西掖门,跟以前的相府大门比起来好不威风。您去看一下就知道了。如今尚书台、相府诸曹等机要衙署皆在司马门里面。不过司马门无大事是不开的,官员们上差由东掖门进出,因诸官皆住在相府东边,出入宫禁走此门方便,便成了例,一般只开这个门。如今的魏公宫可不止以前相府这一处地方,从相府一直往西到西园全围起来了,这整一大片都是魏公宫。相府西边的文昌殿前建了端门——这才是整个魏公宫的正门。不过普通人到止车门就不让走了,一般见识不得这端门。”

吴质听了点点头,如今魏公宫扩建成何样他倒不是很在意,他有更关心的事情:“那五官中郎将的府邸……”

驿夫知道他的心思,便道:“也围进宫城里面了!那府本就与相府连成一片,不过就是相府在东边开个门而已。这一扩建宫墙,正好也围进去了。虽说宫城各处也有角门旁门,可也不是外臣随便进出的。宫廷护卫何其严。他的属僚也是从东掖门进,凭令符过几道门才得到他府里。可不像以前五官将可在他府里随便呼朋唤友宴饮宾客了。”

这次回来,皆因吴质在朝歌也待了三年有余,在任上时地方安宁,做的不错。按照惯例,如无意外,也是时候动一动了。吴质早交了述职文书,此时已经在等信息了。其实按说,在太平年景里,小小一个县官在本县候命即可。可问题是如今是战乱之时,曹丞相必然对他掌握的区域加强控制,也需要获得更直接的信息,更何况各地都要为战备服务,因此选出来的各级官吏虽然名为汉官,实则皆出自曹操麾下,也与邺城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未免在朝歌等待白耽搁时日,吴质便将县里事务暂交县丞,上报朝廷经批回到邺城。

吴质其实很想去见见曹丕。但听了驿夫一番话,他明白上门拜访是不行了,得先看曹丕安排。吴质此次回邺也无甚要事,不过是访友叙旧耳。不过既然回来了,作为官身,少不得得向升贤署唱个到,恐怕升贤署那边会要他当面述一回职。吴质收拾停当,便提笔先写一封报到的公函给升贤署,再写几信笺给曹丕并几个在宫城里办公的老友递个消息。信件写罢,吴质便拿到馆驿内的递铺那去登记画押交接明白。递铺每日会有专人向宫里传递这些文书信件,除了加急文书,一般的皆是攒一下每日早上中午送两次。

吴质闲来无事,便走到馆驿前堂,与当职驿夫闲聊起了这几年邺城的种种传闻轶事。问个差不多,就打算出去逛逛。这邺城分为南北两区,由一条东西大道分割开来。北区一大半为魏公宫,大部分衙署皆在司马门里外。魏公宫东边那一小半,为官员显贵们居住的戚里,吴质所住的馆驿也在戚里,方便来邺官员去各官署公干。南边各个里巷则是百姓居住的地方。吴质许久不见邺城,自然要看看如今邺城的改变。

第38章 吴质其人(三)

吴质收拾妥当,便出门去。走了没多远,兜头碰见了一个人,谁呀?他老乡,一个士族子弟,脑子空空,却一心往上,因长得肥头大耳,在家乡时大家管他叫洪胖子。吴质向来讨厌这种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毫无建树,仗着家世空占着好位子,挡着别人的路。

当时吴质刚刚投靠曹操时候,家乡人并不当回事,可渐渐地局面扭转,曹操势不可挡,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偏偏吴质又与诸位公子们交好,不禁令家乡这是士绅土豪,心里跟灌了醋一样不是滋味。这庶民穷小子是怎么巴结上去的?不过酸归酸,如果通过吴质这条线,也能往上结交结交,赚个人缘谋个差事什么的,也是好事。于是过去不相熟的也来走动,过去不认识的也来攀扯。他们心里打算的很好啊,你吴质如今还是单家啊,肯定想成为“士”,你只有进了士这个门槛,你将来才有争取前途和威望的可能性啊。你能不能成为名士,还不得靠乡里的评议推举?你难道不愿意跟我们结交?你帮我们引荐结交贵人,我们推举你做士,大家老乡见老乡,一派其乐也融融,岂不快哉!谁成想!吴质非充腰杆子硬的,说不说的不上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