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席上,平郡王太妃已经看完了两出戏,正心满意足着,忽然见她们姐妹回转,便抱怨说:“我知道你们年轻人,不爱看这些咿咿呀呀的,趁我不注意,就跑去跟小姐妹们玩了,总算还舍得回来!”
然姐儿便笑着搂住她的手臂道:“老祖宗别生气,孙女儿知错了,就罚孙女儿为您斟酒吧?”眼看着老太妃脸上露了笑,青云也跟着凑趣:“那就罚我为太妃剥瓜子儿好了,您要是想什么点心吃,也尽管叫我,我替您挟!”
老太妃便乐了:“有这么两个如花似玉的孩子来侍候我,敢qíng我还真挺有福的,就像方才戏里的老封君,儿孙满堂,个个孝顺,我还羡慕她呢,想想我也不差!”
旁边席上便有个平郡王府旁支的媳妇奉承道:“太妃的福气原比戏台上的那位大,那位子孙满堂,个个孝顺,太妃也是一样,还比她更尊贵些,原该那台上的老封君羡慕台下的太妃才是!”
老太妃听了更乐了:“这话说得有理!我确实比她有福气!”又认了认那媳妇:“是老四家的呀?你素来就比旁人嘴巧,哄得我怪高兴的。”一堆妯娌便推着那老四媳妇上前了:“听见了?你原比我们嘴巧,还不上赶着讨巧宗儿去?”众人嘻嘻哈哈地,老太妃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青云眯眯笑着剥瓜子儿,眼角却瞥见关蕴菁回了席,不知跟齐王妃说了些什么,后者的脸色变了变,就带了她到平郡王妃跟前辞行。
她们走得这样早,青云心里不由得疑惑起来。
第二十三章小九
齐王妃这提前退场,十分不合规矩,她是来贺寿的,如今不过是暖场阶段,连寿宴都还没开始呢,甚至还有一部分贵客尚未进门,而她原本也没说过要早退的,这一走,平郡王妃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只觉得她这是在打平郡王府的脸。
不过平郡王太妃这边正热闹呢,齐王妃也不是今日的主宾,她平时除了与那十来家喜欢奉承她的宗室女眷来往外,其实是不怎么在宗室圈子里走动的,因此旁人顶多私下议论两声,就没再关注了,注意力全被太妃那边的热闹吸引了去。
那位老四媳妇原是太妃的嫡亲媳妇,只是早就分家出去了,算是平郡王府的旁支,方才说了许多讨喜的话,哄得老太妃高高兴兴的,如今又非常机灵地叫了自家的孩子来给祖母贺寿。
那一串孩子,足有五六个,有男有女,大的十一二岁了,小的不过三岁,个个都穿着大红锦袍,手牵着手走过来,虽然旁人在老太妃面前说夸说是一串儿金童玉女,但在青云眼里,倒更像是一串儿活动红包。只见他们被母亲(也许有的孩子该叫嫡母)牵到老太妃跟前,用不甚整齐的动作同时下跪、磕头、作揖、口称吉祥话,真是十分讨喜又有趣。老太妃见了这一串儿的孙子、孙女,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连连拉着老四媳妇的手说她把孩子教得很好,后者得意得跟什么似的,还似有若无地朝平郡王妃那边瞧。
平郡王妃心中暗暗不忿,知道这是那些所谓的“弟妹”们又在算计自己了,不就是年节时给他们的补贴少了八成么?都是分家出去的人,还有脸要主家贴补,这是什么道理?有就不错了!她才不会像前任那般愚蠢,费尽心力维持家计,还要落得所有人都埋怨,有本事那些人就去说服王爷向她开这个口!
不过要在今日这样的场合,当着这么多宾客亲戚的面被人压下风头,平郡王妃又吞不下这口气。她想了想,叫过心腹丫头,嘱咐几句,后者便出去了。
不一会儿,老太妃跟前的孩子们领了红包都欢欢喜喜地散了,又有许多宗室和皇亲家的晚辈围着老太妃恭维,直说她好福气,多子多福。乐得老太妃自己也说了:“别的我不敢夸嘴,要说多子多福,天下谁也比不得咱们王府!”
这也是实话,老太妃自己就生了五六个儿女,加上庶出的,平郡王一辈就有十来个兄弟姐妹,而孙子辈里头,光是男孩子就有四五十人,孙女和外孙辈儿的还没算在里头。别瞧老太妃看着孙子们笑得合不拢嘴,真要她一个个叫出名字,那就实在为难她了。虽说儿孙多了,家计就显得艰难,但她老人家还是很自傲于自家福气的。
就在老太妃听众人奉承听得正开心的时候,戏台上传来了锣鼓声,众人都在纳闷戏班子的人怎么在这时候开场,没瞧见台下正热闹么?谁有空去瞧他?谁知众人这转头一看,都吓了一跳,却是平郡王穿着一身戏里老生的外衣,也没画脸,就这么在台上唱起来了,唱的是一个古代名人给母亲上寿的词,抑扬顿挫,声音清亮,居然唱得很有些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