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鱼肠剑(出书版)(29)
作者:吴蔚 阅读记录
范蠡道:“专诸那边,仍有人继续监视。另一路刺客之事,该如何查起?”
原本楚人就有嫌疑,至计然在剑坊遇到华登那一刻起,愈发认定楚国涉入其中,但而今既知华登只为盈娘而来,楚国便无干系。盖因华登在楚国官任大夫,是朝中中枢重臣,不可能对楚国君臣派刺客行刺吴王僚一事一无所知。果有其事的话,他断然不会选择此刻来吴国寻人,否则只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平白戴上行刺主谋的帽子。
楚国嫌疑已去,齐国亦将与吴国联姻,晋国是吴国盟国,尽管不满吴国近来坐大,但毕竟是盟国,剩下有嫌疑的,便是远在西方的秦国,以及近在咫尺的越国。
但在计然看来,这两国都不可能当此节口遣人行刺吴王——
秦国虽与楚国联姻结盟,但毕竟距离吴地太远,秦人淳朴,也不大会用行刺这种手段。
越国与吴国是宿敌,但越国是楚国的附属国,楚国未动,越国又怎会轻举妄动?
且传说当年晋国大夫申公巫臣与吴王寿梦立有盟约,先灭楚国,才能兴兵他伐。楚国毕竟是天下大国,岂能说灭就灭?所以这一份盟约,等于是越国的护身法宝,越国安然无忧,又何须以行刺吴王来触怒吴国?
而且自从吴王僚登基,吴越两国关系已有缓和趋势,越王献湛卢、胜邪、鱼肠三剑给吴国,便是明证。
范蠡听了计然分析,叹道:“看来诸侯各国,暂时是很难找到嫌疑对象了。”又道:“会不会那两路刺客,均是公子光所派?”
公子光既不服吴王僚,欲杀其自立为王,然吴王僚势强,公子光力小,机会便只有一次,务求一击必中。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公子光选派了两路人马。第一路四名蒙面人是用来分散注意力的诱饵,第五名刺客才是绝杀。
范蠡又道:“你我二人当时虽不在场,但据旁人转述来看,若不是月女凑巧身怀绝技,太子庆忌必替父死,绝无可疑。而那刺客也自知成败只在这一剑,一刺不中,便立即自杀而死。”
计然也觉得有理,道:“我们既怀疑公子光,想必吴王僚早就怀疑到他了,且看看他们两方有什么动作再说。”
范蠡又道:“渔父当初追查此案,不过是要帮月女,月女也只是受孙武所托,而今事情查到这个程度,已足以向孙武交代了。吴王僚和公子光相斗,是吴国内政,甚至可以说是吴王的家事,你我究竟只是外人。”
计然当即醒悟,道:“范君提醒得极是,你我根本不必卷入这等钩心斗角之事,尤其还牵涉月女的安危。”
范蠡道:“至于五湖公一案,公子光决计脱不了干系。但他此次行刺失败,怕是自身难保,应该很快就会被吴王僚诛杀,五湖公的仇,也等于报了。”
计然深以为然。二人又聊了一番,直至夜深,方才各自就寝。
次日计然尚未起身,便有侍从进来禀报,称孙武来访。计然料想对方一早赶来,是因为放不下陈音,忙迎了出来。
见礼后,孙武果然先问及陈音。计然道:“陈音和盈娘都在我这里,目下尚未起身。”
孙武道:“昨日陈音前脚刚走,盈娘后脚就到了,慌里慌张地要找陈音,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因为有客在堂,无暇他顾,只告诉陈音人在菱湖渔场。”
计然道:“昨晚盈娘辗转寻来渔场后,确实发生了不少事。这些事,贵友陈音日后必会相告。正好月女和我查了几天案子,也算有了一些眉目,我想先跟孙君聊聊。”
孙武忙道:“愿闻其详。”
计然遂讲述了几日之发现。他因为孙武是月女至信之人,是以完全坦白,将所有细节尽数相告,包括自己与范蠡的推测,只略过大夫邢平相关之事。
孙武听到公子光的名字时,便骇然色变,几度欲开口插话,但又强行忍住,直到计然叙完,才急切问道:“渔父何以能肯定一定是公子光派人行刺?”
见计然惊讶地望着自己,忙道:“哦,我的意思是,渔父所言,基本上只是推测,公子光有动机,因而才成了嫌疑人。有没有什么确实的人证、物证,能将公子光与行刺案联系起来呢?”
计然道:“刺客均已当场死去,没有人证。物证嘛,司寇署和太子庆忌那边都没有什么发现,也应该没有。但有一项不算证据的证据,能证明公子光牵涉其中。五湖酒肆肆主五湖公,是被鱼肠剑所杀。众所周知,吴王僚将鱼肠剑赏赐给了公子光。”
孙武摇头道:“这也不算证据。世上或许只有一把鱼肠剑,但或许还有形制尺寸跟鱼肠剑相仿的短剑、匕首之类。”
计然正待反驳,忽想到月女新得的木剑,便及时缄口,暗道:“孙武说得有道理。仅凭五湖公伤口吻合鱼肠剑一事,实难指证公子光。”
孙武又道:“又或者有人故意拿了一柄尺寸与鱼肠剑相同的短剑行凶,想以五湖公之死来牵连公子光。”
计然遂道:“还有一个不算证人的证人,专诸。”
孙武道:“专诸怀疑公子光,出发点应该跟渔父一致,不过是先入为主地认定公子光有刺杀吴王僚的动机,遂起疑心。”
计然已大致猜知孙武立场,问道:“孙君隐居山林,何以如此关注这件事?又何以一再为公子光力辩?”
孙武踌躇许久,才道:“我虽与渔父未曾深交,但月女视你为同类,她信得过的人,我自然也信得过。又有劳渔父,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全是为了帮助月女,我深为感激。而今我实言相告,从一开始,我便知道齐国与行刺事件无干,因为我从齐人那里听说了齐、吴两国即将联姻一事。”
顿了顿,又道:“而我请托月女帮忙调查行刺案,也不是我自己想要这么做,而是受了朋友嘱托,不得已而为之。”
原来真正请托月女查案的并不是孙武,而是其知交好友伍子胥。伍子胥背后,则是公子光。
几年前,伍子胥逃亡到吴国,一边在市集乞讨,一边将自身经历编成歌曲卖唱,引起了市吏被离的注意。市吏除了管理市场,还有发现、推荐人才之责。被离一眼看出了伍子胥的不凡,遂将他引荐给了吴王僚。
伍子胥一见到吴王僚,就大谈楚国局势,并告道:“楚国可攻破。”
吴王僚闻言心动,准备重用伍子胥为将,率军伐楚。公子光却进谏道:“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害,劝大王讨伐楚国,不过是为报私仇。楚国实力尚在,未必能轻易攻破。”又特别强调了伍子胥不顾父兄性命、自行逃亡之事。
吴王僚闻言,便有所迟疑。伍子胥看出吴王僚优柔寡断,难以成就大事,而公子光也担心自己会取代其军中主帅位置,对自己已起猜忌排挤之心,于是主动请辞。
吴王僚顺势答应,又将阳山一带的田邑划给伍子胥,作为他和楚王孙胜的封地,以此作为打发。伍子胥不能得志,悻悻出朝。
不几日,公子光竟亲至阳山拜访。其人有谋略有眼光,看出伍子胥刚戾忍卼,有图敌大才,想引为己用,是以先行用计令其在吴王僚面前失势。公子光虽是吴国将军,三军主帅,权势却无法与吴王僚相提并论,实非伍子胥之首选。但他不惜先离间后笼络,表明他着实赏识伍子胥,伍子胥很是感动,便投靠了公子光,死心塌地为其出谋划策。只不过这一切都是隐秘进行,外人不得而知。
孙武道:“公子光私下招揽英才一事,我本不该告诉渔父,然情势已到了燃眉时刻,我不得不说。”
计然道:“孙武君说了这么多,是想从侧面证明,公子光其实与行刺事件无干?”
孙武道:“正是。不瞒渔父,我老早便定了二月十六要与伍子胥到五湖酒肆吃鱼。”
二月十六当日,孙武先赶往阳山接伍子胥及王孙胜。三人临出门时,公子光率侍从轻骑到来,说在家里待得有些无聊,想找伍子胥聊聊天。伍子胥便顺势邀请公子光同往五湖酒肆食鱼。公子光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道:“酒肆人多,说话不方便,我其实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伍子胥闻言,便留下来陪公子光,孙武和王孙胜自行赶来五湖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