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记者拿出手杖糖,特别高兴,分享给带自己出师的老记者:“师父师父!”
老记者攥着降压药沉默半天,没敢再追问,把糖塞进嘴里嚼了:“那个神童怎么样了?”
新人记者本来的任务是采访那个“未来之星”冰面小神童。他们报社收了那个教练的钱,说好了一比完短节目就过去采访夸人,争取把人夸成花滑未来的希望的。
结果比倒是比完了……就是出了点意外。还没等摄像从人群里挤过去,就看着调查员杀过来,带走了颇为狼狈的神童教练。
新人记者倒是跟进了这件事:“啊,有很多俱乐部在递橄榄枝。”
神童也被调查员一起带走,后来听说交还给了赶过来的父母——那对夫妻非常老实,倾家荡产供儿子学花滑,就是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别再过上一代人的日子。
夫妻两人还以为撞大运得遇名师,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跟老师好好学。甚至已经准备同意教练的要求,忍着不舍得去改成师生绑定,却没想到差一点就亲手把孩子送进了虎穴。
不过,比起这场叫人心寒的闹剧,风波的后续倒是相当叫人欣慰。
体罚队员的教练被停职调查,很可能会取消执教资格。
暂时成为了漂流选手的神童虽然赛场失利,但好歹也是七岁集齐六种两周跳的小天才,自然有其他俱乐部争着来抢。
新人记者被业务熟练偷跑出来的少年观众们拽着,带摄像提前埋伏,总算抢到了个采访机会。
贴了整整五个创可贴、抱着补好的药瓶的神童哭得抽抽搭搭,最后选择了仅次于伯格黑德的第二豪门,发誓一定谦虚谨慎,一定埋头苦练,要做配得上挚友的对手,等长大要和救了自己的挚友顶峰相见。
新人记者拿出采访稿,交给老记者:“师父,不是已经筛过一遍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这种教练?”
他们在观众席,台下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伯格黑德的少年们围着那位余教练,兴高采烈说个不停,张文达哭得站都站不住,被几个队友连扛带拖扯去拍庆功照。
那位被一群目光锃亮的少年当成“偶像”的教练,牵着身旁的小白鹰,被一群兴奋过头的队员围着叽叽喳喳,半无奈半哑然地揉额角。
另一头那些失利的队员跟教练,冷冷清清阴云密布,跟“高兴”无疑沾不上半点关系。
“这样对他们明明有好处。”新人记者和少年们学了不少,“伯格黑德的队员集中在几场分站赛里,剩下的那些分站都留给他们。”
新人记者翻笔记:“又不是只能比一次。不用被压着,这些队员就都还有争夺金牌的机会。”
这种分站赛的用处就是攒积分,攒够了才能参加之后更高级别的赛事。
同等级比赛积分不累积,这次出来拿牌的这些队员,基本不会再参加后续的分站赛了。
——换句话说,余教练选择一次带出来九个,恰恰是在给现在场上这些俱乐部腾地方。
腾出一部分比赛,让他们的少年队员也有展现自我、争金夺银的机会。
这一次失利,还能参加下一场分站赛、下下场分站赛,一共有二十场呢。
总比伯格黑德的人分二十次出来,把二十场的冠军都拿走好多了吧。
“他们习惯了。”老记者说,“思路转不过来。”
新人记者愣了下:“为什么?”
老记者攀着栏杆低头,看着被队员们联手抬起来的伯格黑德少年组教练。
到目前为止、依然不知道余老师是落枕、坚信余老师生了病的红毛小公鸡那叫一个急,上蹿下跳十万火急地拦。
其他少年队员笑得直抹眼泪,被老师一个个屈指敲脑袋,坚定保守秘密,队长踮脚把小白鹰也举上去。
九块奖牌明显让落枕的余教练更落枕了。
于是三份金银铜牌就被挪到了这次全程陪练、全程给大家当后勤跟啦啦队,忙碌着跑前跑后,顶着黑眼圈的高益民身上。
一群半大的孩子,不敢扔余老师,但非常敢扔高益民。
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得奖的人漫天乱飞,有一个被扔的时候反应不过来,甚至还本能地做了个勾手转体。
少年人们又哭又笑地抱在一块儿。
老记者回头检查了一遍话筒,都是关着的。
摄像有明确的自我管理意识,离得很远,绑着安全绳趴在栏杆上,举着设备试图拍个漫天金纸下的全队大团圆。
“假如你是教练。”老记者说,“你看见别的教练,因为不把队员当人练,反而能训出好成绩,你会怎么做?”
新人记者愣了半天:“我……那我也不干,我要做我觉得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