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心尖儿上的小夫郎+番外(129)

作者:昨夜何事 阅读记录

团子的耳力极好,对自己的名字也很敏锐,听见严鹤仪说什么「团子」、「小黑」之类的,赶紧踩着满地的书册跑了过来。

元溪拎着它的后脖颈,把它揽进了怀里,盘腿坐在竹席上,自顾自同它说起了话。

严鹤仪瞧准机会,赶紧溜进了厨房。

他也是晨起后,才突然意识到今日便是七夕的。

好几日之前,严鹤仪便磨好了豆儿粉,准备这一日给元溪做江米条吃,后来又忙活找媒婆定亲事,便把这一茬儿给忘了。

幸好,总算是没把这个好日子给跳过去。

吃江米条是回首山这一带七夕的风俗,把糯米粉和豆儿粉拌在一起,加入少许清酒,和成面团之后放在锅里蒸熟。

蒸熟的面团扔进石舂里,然后便如做糍粑时一般,用石头锤子敲打,直到面团微微变干,再用刀切成小条,放进油锅里炸。

炸好的江米条会嘭起来,外皮金黄酥脆,内里却是软软糯糯的,在外面裹上蜂蜜或是果酱,江米条便做成了,入口甜滋滋,正合元溪的口味。

七夕佳节,镇上特别热闹,街上都是卖果子的,卖花的,还有卖彩线的。

到了晚上,那座最大的石桥上还会挂彩灯,男男女女的从桥上过去,看着河里映着的波光,情愫自然便生出来了。

两人本该也去镇上玩一趟的,奈何严鹤仪脚踝还没好全,元溪执意不让他多走路,除非让自己背着他去,否则便老老实实在平安村里呆着。

严鹤仪瞧了瞧元溪清瘦的小身板,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平安村里也够热闹的,尤其是兰溪水边,三两步便有几个小姑娘或是少年散着头发,在水边梳理或是清洗。

七夕跟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里边儿有条银河,便自然少不了关于水的风俗。

这一日,在河边或是泉水边洗头发,便像是沾了银河水一般,可以洗净身上的污秽,使人一身清明。

正好,秋老虎还没走,天也热得很,在水边洗个头发,顺便玩玩水,能清爽不少。

严鹤仪仍是带着元溪去了上巳节那一日的山坡,同他在无人处一起洗了头发和上身,最后又不可避免地全身都湿了。

还好日头辣,在下面站一会儿,身上的衣服便全干了。

正要去看荷花呢,迎头便碰见了周子渔,旁边还有个小山似的少年,不是赵景又是谁。

在这一日黏在一起,严鹤仪跟元溪交换了个眼神,似乎在说:“他们这是成了?”

“元溪,严先生。”周子渔朝他们招着手,“正要去找你们呢。”

赵景把手里的纸袋子打开,送到了元溪面前:“镇上小茶馆新做的巧果子,快尝尝。”

元溪一见有吃的,也顾不上问其他的了,只见纸袋子里整整齐齐躺着六只巧果,每只都是不一样的模子。

“这个是桃花果子,这个是杏子果脯的,这个圆圆的是杏仁儿果子。”周子渔挨个儿给元溪说着,“都是甜的,知道你爱吃,连晚上的灯都不看了,赶紧给你送过来。”

第64章 自家的鸡蛋

民间传说, 七月半,鬼门开,今儿便是中元。

严鹤仪一个鬼故事在肚子里揣了一整日, 就等着夜幕降临,两人洗漱完毕之后, 好在床上讲给元溪听。

鸡窝里的小鸡仔转眼就长大了, 元溪日日都去查看,终于在今日盼来了第一颗鸡蛋。

“哥哥, 晚上咱们加个蛋!”元溪举起那颗还带着热乎劲儿的鸡蛋给严鹤仪看,“似乎是三娃下的,不过也可能是五娃, 反正不会是大娃、二娃,哦,还有小七。”

废话,大娃、二娃和小七都是公的!

严鹤仪揉了揉元溪的脑袋:“行, 给咱们家小馋猫煮着吃,煮成溏心儿的, 好不好?”

元溪拿过来一个干净的瓷碗,把鸡蛋嗑了进去,用筷子搅拌着:“只有一颗,我要和哥哥一起吃,便蒸成鸡蛋羹吧。”

“好。”严鹤仪拿过旁边的葫芦瓢, 抓着元溪的手,往碗里加了些清水, “鸡蛋羹要加些清水进去, 这样蒸出来才嫩。”

元溪默默把做鸡蛋羹的方法记在了心里:“知道了, 又学会了一道菜。”

自从严鹤仪受了伤之后, 元溪便每顿饭都去厨房泡着,除了烧火之外,严鹤仪炒菜时,他便在旁边瞧着,或者在严鹤仪的指导之下,自己掌勺炒些简单的菜。

如今的元溪,已经不是那个做饭炸厨房的小迷糊了。

许是家里的小鸡仔喂养太精细,下出来的蛋也格外好吃,颜色都比平日里吃的要金黄一些,两个人你喂我一勺,我喂你一口,把碗底都刮了个干干净净。

收拾了厨房,又一同洗漱好,两人便关门上了床。

上一篇:承君恩 下一篇:豪门女配与婆婆联手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