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让景云成为自己的女儿,还是成为左三的女儿……裴清殊心里都觉得有些怪怪的。
无论如何,只要景云这一世能开心,幸福,裴清殊便知足了。
至于他……他所能做的,就是默默守护景云的幸福。
让她读书,在天地间自由驰骋。让她如愿,嫁给这世上最好的男儿。
最重要的是,让她能够安稳地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里。
这个盛世,由他来亲手打造。
作者有话要说:想过写水仙文的(自己爱上自己的梗),不过感觉1V1水仙文会更苏,所以这本不会自攻自受!
以后可能会写,不过是以后的事情啦~
第170章 番外六
雍定二十二年, 朝廷即将举办女子科举的消息传出去之后,立马在举国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之间,不仅仅是大齐,甚至是与大齐相邻的辽国、吐蕃、大理等国, 都在热议此事。
不过,反对之声虽有, 却也已经不成气候。
这些年来, 女学早已从京城开办到了全国各地。
在华文书社的支持之下, 女子们的优秀作品被印刷成集,广为流传。
女子的才能,已经被天下人所知。为她们设立科考, 似乎已经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反对者除了拿老一套男尊女卑的说辞来说事之外,已经找不出任何的理由和借口。
若不是为了循序渐进,左三甚至都想过直接开办男女同校的学堂。
不过在经过与裴清殊等人的慎重讨论之后, 左三只能妥协, 把这件事情留给后人去做。
毕竟左三也清楚,人的固有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打破所有的男女大防, 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一着不慎, 甚至还有可能让她原本的支持者加入到反对者的阵营当中,那便得不偿失了。
同理,科举考试也是一样。虽然左三非常希望女子能像男子一样,拥有出入朝堂、上朝理政的权力,不过在打破男女大防之前, 这一点是绝对完成不了的。
能走出第一步,让女子参加由朝廷设立的官方科考,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项突破了。
和男子科考类似的是,女子科考也是按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形式进行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算学和律学这几科。
对于专门想要去会同四译馆和音律司做事的女子,朝廷还专门开设了外文和音律的考试。
和男子科考不同的是,由于女子的学习时间较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未来又很难授予什么重大的官职,所以她们的考试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拿四书五经这一块来说,因为朝廷新为女子设立的官职,多为宫廷女官,所以比较侧重考察她们对“礼”的理解,而不是考察她们的政见。
在诗词歌赋这方面,女子科考所占的比例则大于男子。这主要是因为裴清殊不喜欢选拔一些只知风花雪月,华而不实的官员去地方做事。所以在男子科考当中,诗词歌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
不过对于女子来说,成功在科考中脱颖而出者,很有可能会成为女学的先生。
那对她们来说,文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雍定二十四年三月,大齐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为女子开设的会试,正式在京城举行。
左三最得意的女弟子陆景云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齐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状元。
景云是左三的义女,又是容炽的妻子,在此之前已是诰命夫人。
若是换了别人,只怕要被议论,是否是靠着裙带关系当的这个状元。
不过景云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跟着左三姑娘学习如何打理华文书社和女子书院,能力、才华都是有目共睹。
景云这个女状元,可谓众望所归。
坊间的确有人质疑景云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是“不守妇道”,不过很少有人会质疑景云当上这个状元是否存在黑幕。
不过她在嫁人生子之后还跑出去“抛头露面”,这一点的确让宁国公府的人很是不满。
好在景云自成婚之后,便与丈夫还有公婆住在长公主府,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很少会回容家大宅。所以他们说什么,景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令仪和容漾夫妻则非常开明。对于景云这个儿媳妇,他们不仅没有以她为耻,相反,他们还非常为她感到骄傲。
令仪甚至还打击儿子说:“咱家景云比炽儿厉害多了,炽儿当年只是探花,景云却是状元呢!”
景云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容炽也不禁有点脸红。
当年他娶她的时候,容炽并没有想过景云未来会变得如此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