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他寡言(37)
然后,谢桑榆就开始给徐雪娘安排任务了。
需要准备竹签,每一根大约二十厘米长。
她也没有尺子,只能举起巴掌给她比划。
“比手掌长一截就差不多了。”
徐雪娘会削竹子,一片片的砍成竹篾,再分细了成为竹签,对她来说不难。
等到竹签做出来,再用开水清洗消毒,就能拿来串食材了。
谢桑榆打算明天从城里早点收工,先把汤底熬熬出来。
肉类腌制煮熟了,有盐巴和辣椒,放一晚上不碍事。
而素菜类可以直接放到第二天早上,他们一起带进城去卖串。
计划是这样,说给徐雪娘听,她却犹豫不决。
“草编风铃还能卖,现在就要换么?”
谢桑榆笑了笑:“反正都是要进城的,把它一同带上也没事。”
两者并不起冲突。
在她看来,早点尝试了,此路不通还能换别的。
况且做这些辣串,成本可以说是很低廉的了。
唯一值钱的,就是熬制汤底的那只鸡。
其余的都花不了几个铜板,主要是费些功夫。
这么一说,徐雪娘想想也是,很快就被说服了。
隔日,她按照谢桑榆的话,一大早就去砍竹子。
竹签细长,两根大竹子就能片出一大把。
谢桑榆则带着谢郁丛,照旧进城卖风铃。
徒步一个多小时,腿脚不酸气息不喘的,颇有点健步如飞的架势。
这时,谢桑榆才敢完全肯定,是灵泉带来的功效。
不然的话,即便他们吃饱了吃好了,短短几天也不会变化这么明显。
再看谢郁丛,这个大头孩子,气色变好之后,瞧着也没那么吓人了。
脸上要是多点笑意,看谁还说他是鬼娃娃。
这次进城,姐弟俩依旧在热闹的街上乱逛。
倒是没有发现其它竞争者,昨天那斗笠大叔估计上别的街道去了。
不过销量不大好,一上午只卖出去十二个。
到了中午吃完饭继续,连着到申时,才卖出三十个。
谢桑榆的背篓里面,装了有六十个的,只到一半。
在闹市中,她有意无意的打听盛轻宵消息,无奈一无所获。
按理说这么个姿容出众的人,应该被很多人津津乐道才对。
但大家只知城内盛家,而不知盛轻宵。
盛家是城里富户,乐善好施,风评很是不错。
谢桑榆不知道盛轻宵跟这个家族是不是有关联,他仿佛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抬头看了看天色,今天到此为止。
收工去购买食材,尽快带回家料理最是要紧。
与昨日大同小异的东西,不过更加多样化。
猪筒骨、整鸡、鸡心鸡肾,各类蔬菜菌菇等素食。
麻辣烫常见的那些菜品,谢桑榆都给带上。
跟谢郁丛两人,小背篓里装得满满的。
这么负重前行,走久了可够呛!
不过……真论起斤两来,跟现代某些学生的书包差不多。
十几斤重而已。
中途休息两次,喝点甘甜的泉水,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徐雪娘已经弄好的竹签,洗干净正在门口晾晒。
她看到两人回来,连忙过来伸手接过背篓。
正巧,斜对面的杜大婶看见了。
大婶走过来,好奇问道:“这几日你们在忙什么呢?”
住在村口,进出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眼,不过谢桑榆连着几日进城,村里人都知道。
清早赶车办事的,基本能在半路遇见步行的双胞胎。
一些人早就议论上了,猜测这娘仨在忙活啥。
“我们准备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呢。”徐雪娘笑着回答。
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反而是好事。
“那敢情好!”
杜大婶眼尖的看到背篓里面满满的食材,笑道:“我看收获不错,买这么多东西?”
“那没有,”徐雪娘连忙摆摆手:“买回来是打算做来卖的,并非自己吃。”
杜大婶闻言,很快反应过来:“可是昨晚给我们尝的那些?”
“对的,婶子感觉如何?”徐雪娘笑着问道。
杜大婶的回答是直接竖起大拇指,“太好吃了,我觉得可行!”
有她这句话,徐雪娘顿时受到莫大鼓励一般。
这位大姐接着道:“想不到雪娘有这手艺,香得能把人舌头一起吞下去!”
徐雪娘受到这样大的夸耀,既高兴又不好意思。
摆摆手道:“哪是我啊,是我家桑榆……”
“啊!杜大婶,”谢桑榆连忙打断她,“我正想问问你呢,明天方便租一下板车么?”
她可不想徐雪娘把她给说出来,模糊一下重点最好。
果然,两个人都被谢桑榆的话给吸引了注意力。
“你们要用板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