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747)

但朱襄公说是他自己定下的计谋,那就必须是了。

李斯心中再次羡慕起朱襄与李牧的友谊。他此生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友人。

李斯脑海中浮现韩非的身影,然后他一脸嫌弃地将这个身影晃掉。

他的挚友,必不可能是一个被韩王辜负一百遍还对韩国念念不忘的矫情结巴。

战国时代的城池夜晚都是漆黑一片。

今夜的广陵城却四处燃起了火光,火把如游龙一样在城中主要街道蜿蜒,照亮了整座城池,映得夜空都变红了。

城里有名有姓的士人皆离开家宅,前往朱襄公暂住的府邸。

第二日,广陵城门打开,一部分人乘坐马车离开广陵城北逃。

更多的人来到广陵城附近,督促帮助农人收割还未成熟的水稻,将内迁令一事告知广陵城附近村庄。

广陵城附近一马平川,农人没有山坡树林可以躲避。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北逃,离开长江三十里地之外,要么进入广陵城寻求庇佑。

大部分农人都选择北逃,但仍旧有不少青壮源源不断地进入广陵城,其中大部分都自备武器,是当地游侠或者沦落为庶民的寒士。

朱襄没有特意征兵,守城青壮军队就扩充了一倍有余。

广陵城中大部分普通城民无处可去,他们拖家带口来到城墙外,在秦兵的指挥下,用竹子编箩筐,装卵石,在原本的城墙外又堆砌修建了多座低矮城墙。

朱襄仍旧没有试验出水泥的配方,现在也没有时间煅烧水泥。但挖鱼塘时挖出许多黏稠的淤泥,修水渠也余留下许多建材,还有郑国等工匠在。

朱襄以李冰修筑都江堰的经验,用竹筐装鹅卵石,再糊以鱼塘底部淤泥,不分昼夜,很快就修筑起多座矮墙。

天公作美,正好天气炎热,但天空又布满薄薄云层,没有阳光暴晒。淤泥很快就阴干了。

朱襄望向天空。

这种天气很适合水稻成熟。如果项燕没有攻来,水稻没有提前收割,今年广陵的水稻一定有个好收成。

第190章 城墙楚歌声

大部分时候的守城战都并非在城墙上死守,除非敌我悬殊,且城池广阔且坚固,只能依托城墙固守,等待救援。

如宋末钓鱼城之战,和元末洪都之战。

前者没等到救援,被迫投降;后者等到了救援,奠定了朱元璋定鼎天下的基础。

李牧给朱襄写信时,写了几版守城意见,让朱襄根据实际情况定夺。

李牧倾向于依托城墙死守。

虽然广陵城较小,但李牧驻扎广陵城后对城墙进行了加固,又修建了新的护城河,只要在城墙上填足够的人,朱襄死守十日很容易。

但朱襄认为,死守一座小城太过被动。李牧此举,是太小看项燕。

朱襄虽在前世知道的守城战不多,但来到这一世后大大小小守城战见过不少。特别是廉颇善守,常拉着朱襄教导。

守城必野战。

若兵力悬殊不超过五倍,该开城门,在城外筑沟渠、栅栏等层层驻防,出城主动迎击。

待攻城军队推进到城门时,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守军陷入被动,便没了获胜的可能,顶多只能死撑着等候救援。

廉颇说,各国兵力有限,罕有援军,到这一步,他便是败了。若遇上优秀的将领围城打援,即便有援军也会失败。

现在项燕虽横扫楚国叛军,但在其他六国将领眼中算不上什么战绩。李牧已经是七国公认名将,所以对项燕难免轻视。

但朱襄不会小瞧项燕,那毕竟是能够挫败秦始皇统一天下攻势的人。

如果李牧只给朱襄一个方案,朱襄选择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但李牧比朱襄本人更相信朱襄守城的能力,所以李牧只是给出了几版可行方案,让朱襄凭借对广陵的了解,对敌军的观察,自己决定如何守城。

李牧还在信中强调,他只是依据经验预判守城策略,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凭借将领敏锐的观察力随时调整策略。

“如果没有信心,就放弃广陵城。”

李牧虽告知了朱襄战略意图,但李牧又告知朱襄可以放弃。

项燕来势汹汹,长江北岸的楚人之前又对秦国较为排斥,暂时撤退也是一种合适的策略。

朱襄选择留守广陵城,就要肩负起在广陵城为将的重担。

蒙恬虽将来是大将军,但现在的蒙恬过于稚嫩,只能由朱襄为将。

朱襄反复问自己,他能为将吗?

赵括只会在地图上谈兵,他不也是?

可他知道能让这一城大部分人存活的办法,便没有了退路。

朱襄召集蒙恬等秦将,和城中楚国士人,掐头换面告知他们了此事。

“项燕率领南楚大军南下,江水北岸多座城池立刻反叛秦军,迎接项燕。是以武成君李牧将军判定,固守江水北岸城池得不偿失,退回江水南岸。”朱襄扫了在场的人一眼。

木兰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