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西楼录(32)
凤姐便自跟平儿又回净室歇息,平儿道:“贾府果真留不住这位林姑娘,只怕林府好事将近了。”
凤姐笑笑,将平儿也拉入被子中来,两人倚靠着,她才笑道:“你眼睛果然也是一等一的尖。不过这话说得也无半分错处,我瞧着林丫头如今和昭亲王的架势,倒比跟我们的宝贝金疙瘩宝二爷要强上许多。”
平儿点点头,不再说话,帮凤姐将领子上的扣子送了,叫她躺下给人按着额角。
窗外日头还盛呢,冬日里头正是少有的好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都是古代妇女的传统职业,靠走窜在各家各院的后院中为人干牵线搭桥之类的事情获取收益。
第37章 第十九回赴宴黛玉初遇贾元春,巧谱鸳鸯悟空动灵机(上)
这年入了冬至,梅花欲开,初雪倚窗,黛玉早晨便在府中跟如海吃过饺子,午后正昏昏沉沉歪在榻上过午。忽而间钩星带了个帖子过来,原来是二公主知晓她先前搬府忙碌,许久没有约她进宫,今日正见花园中的寒梅尽绽了,又正是冬至日子,便邀她入宫小坐片刻。
黛玉日日来已习惯闺中姊妹们的邀约,前些日子还随应二小姐应月华出门去赏雪,便叫人留了条子给林如海,梳洗打扮一番,自进宫去了。
二公主宫中果然已见腊梅初绽,红梅与雪交相辉映,叫在场的两个姑娘都起了诗兴,咏上两首赞梅歌方作罢。待两人走遍偏殿这片梅林,便才回到殿内休息,自有伶俐的宫女们秩序井然地将热茶和点心上齐。
黛玉正同二公主讲话,听她说御厨新研制的梅花糕入口即化,酷似冰雪口感,又添及几分梅花香,颇有雅致。
黛玉便伸手也捻起一块儿梅花糕,说说笑笑着品了,果然如二公主所言一般,自带一股别样的清香冰凉。
说话间,有人上来添茶,黛玉眼神一错,便瞧见方才呈上梅花糕的女官。见那女子生得雍容风流,鬓发明润,肌肤丰泽,不似宫中做女官的,倒像是哪家的大家小姐,身侧还伺候了个丫鬟。
黛玉自然知晓宫中每年中选小选自有世家勋贵抑或豪富人家的小姐入宫备选,在宫中当差做个女官女史的,或者陪公主伴读,日后便可被赐婚给皇家宗亲,抑或朝中贵臣子弟。
只皇帝无心纳秀已取消了大选,又不忍年轻女子都入宫来磋磨岁月,便许她们自由婚配,况且本朝只两位公主,也选不了多少伴读出来。
因而近许年来,参加中选小选的人家都少上许多,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出嫁去了,毕竟都是在掌心宠大的娇滴滴的贵小姐,哪里肯进宫里来任别人使唤。只有少数落魄士族与商人肯将女儿送进宫来搏一搏命,将家族兴荣全数寄托在入宫的女儿身上。
黛玉越思考着,越发觉得这个女官面容有说不出的一丝亲近,好似曾日夜相对过一番,便不由得再抬眼去看她。
那女官见她神色,也施施然回了一笑,自然是眉目绝美,身姿端正的美人笑,叫黛玉也微微红了脸,暗叹其比之家中姊妹也是不差的。
一侧的二公主早瞧见两人之互动,与那女官对了一下眼色,便笑道:“林妹妹可是觉得此人眼熟?”她伸手指了指那女官做示意。
女官自然上前来,到黛玉面前行礼:“奴婢元春,见过林大小姐。”
黛玉这才反应过来,小声惊呼,连忙道:“竟是元春姐姐,恕我眼拙了,只觉姐姐面善,原来竟是如此。”说话间,她示意过二公主,便请贾元春也在一侧的椅子处坐下。
见元春只坐了椅子不到三分之一处,腰背具直,又忆起元春先前自称的“奴婢“二字,黛玉先是心中一酸,她自知元春入宫是多年前老太太亲自跟太上皇求的,多年来也不见她在宫中有甚么消息,没曾想如今一见,她仍是当年求来的女官身份,只调到了二公主宫中当差罢了。
元春年岁应是十八,若未入宫而在家中当贾家此辈唯一一位嫡亲大小姐,恐怕早已嫁得乘龙快婿,与黛玉相见尚能摆出表姐长辈的面子,何至如此。
如此想着,黛玉哪能不心酸,她本便是多情之人,年岁见长间又尤为关注得身边女子境遇,倘若不撞到她手上还好,若叫她真见着了,免不了嗟叹三分,竭心尽力去改变其人境况。暗自慨叹于贾元春入宫多年仍未有任何解脱之法,任她从前是京城中怎样得意的娇小姐,都被困囚于皇宫的牢笼中。
贾元春早从旁人处知晓黛玉的性子,并不装样清高,思及从吴贵妃处探听来的消息,狠咬下唇,作出一派我见犹怜的模样,打着亲情牌与黛玉交谈,话语间自从二公主将要定下的驸马入手,渐而间讲到自己的婚事。容姿皆是落寞,半点瞧不出入宫前曾于祖母母亲保证的势必在宫中出人头地的狠劲。
黛玉自不是傻,怎生之前多次入宫都未曾见到贾元春,而今日二公主便邀她赏花而偶见得,只怕不知二公主与贾元春之前达成了些什么协议,才叫人到自己面前来的。
黛玉放手与二公主交往,自是先问了悟空,毕竟皇室中人的站队不比一般臣属,二公主表面是太上皇那边的人,代表四王八公的勋贵阶层,母亲柳昭仪也是勋贵家出身,天然立场便与太子一派相反,倒隐隐在太上皇的引导下与同是勋贵母家出身的吴贵妃所生二皇子瑞亲王相亲。
然而她在皇室中可谓人微言轻,自认脑子灵光,太上皇现今不过垂死挣扎,纵然扶植瑞王与皇帝打擂台,也不过称个三年五载。
她生就女儿身,虽不似吴贵妃和瑞王般野心勃勃直冲皇位,到底也对朝政形势敏感,倒是愿如三皇子康亲王般做个富贵散人,如今被迫卷入此场夺嫡之争,也知晓皇帝全力扶持的是太子一派的人,甚至将太子母家也扶上了高位,便更不愿搅和进这摊浑水。
二公主早在暗中便投向太子一队,而悟空是太子那边的人已是整个朝廷的共识,皇家人尤其是太子妃等女眷则更清楚悟空与黛玉之间的关系,二公主便极力要拉拢黛玉。
今日是贾元春搭上了二公主这条线,而二公主也想借此进一步加深与黛玉的关联,进而向悟空及其背后的太子一派表忠心。
而元春所为之事不过是不愿再吴贵妃的设计下与皇帝春风一度,将来不知晓落得什么下场罢了。
贾元春久居深宫,倒比自个儿的父母亲更加清楚朝廷局势,曾想过传信出去叫家中收敛些,莫要胡乱惹事,眼见皇帝除了甄家后下一个便是贾家了,吴贵妃所图也不过用她拖延住皇帝对四王八公下手的速度罢了。
贾元春轻嗤,多么可笑,她入宫多年哪里不知晓皇帝是个难得心性坚定的人,莫说要爬上他的床,便是动摇他三分主意也是登天的难度,她贾元春被推出去只能做替罪的羔羊罢了。
在场三人各有心思,元春与二公主倒是暗中配合极力要叫黛玉动摇,贾元春此人的身份只要不入皇室钳制住太子一派清理四王八公的步伐,在哪儿都是无所谓的。
如此,几人在宫中待到日暮,黛玉不愿留饭,便起身要告辞。
恰是时,也要宫女来报,昭王殿下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走元春姐姐的线啦
第38章 赴宴黛玉初遇贾元春,巧谱鸳鸯悟空动灵机(下)
宫中三人皆不稀奇,盖因悟空历来将黛玉作亲妹子般疼爱,往日黛玉入宫来时,倘若待得晚了,悟空自上门去要人,自有一番邻居兄长受其父嘱托的气派。久而久之,宫中但凡与黛玉有交集的都知晓两人之亲近,暗中只以为其日后或成夫妻,更遑论消息灵通的贾元春。
因此二公主同元春随黛玉出去迎悟空时只作寻常模样,并不邀其入座。二公主只与自己这位不熟的兄长在门口小话几句,即送黛玉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