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非要我登基(500)
而且还接受以物易物,太奇怪了,不少匈奴人都怀疑这是个想一网打尽他们的阴谋。
但互市対他们的诱惑太大了,别的不提,盐糖食物铁锅还有一些调料都是他们急需却又没法生产的东西。
犹豫再三,还是有几支队伍带着货物,赶往了苏州和平宁府参加互市,还有数支队伍跟随其后,远远坠着,显然是想等対方先上去试试。
前几支队伍进入互市成功换/买到了所需的商品,都没敢住一晚就迅速出了城,返回了草原。
等候的队伍见状,终于放心了一些,纷纷进城交易。
十月中旬,第一次互市的结果传入了京城。
双方共计交易了数千件商品,涉及金额高达四十多万两银子,其中光是税收便有二十多万。
而且这还是第一次,以后匈奴人放下了戒心,交易额肯定会提高,即便夏天交易会减少,但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应该有五六十万两银子的税收,一年下来,便有六七百万两银子。
算完这笔帐后,武承东再也不反対互市了,而且还心急火燎地上奏:“殿下,两个互市点太少了,应该增加一些。”
第104章 战死
经过商议,朝廷又在距肃州和平宁府两百,三百五里远的另外两座边境城池开通了互市,并派兵保护,维持秩序。
两处新的互市开通后,立即受到了匈奴人的热烈欢迎。
他们才吃了败仗,大王子赤金灰头土脸地带着残兵返回草原,今年肯定是不敢大规模南下骚扰劫掠大齐的,但一到冬天,天寒地冻,草原上食物,布料还有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都极为紧缺,本以为又要度过一个难熬的冬季了,没想到大齐竟突然广开互市。
虽然互市上的粮食很贵,而且多是豆类、高粱等杂粮,但怎么说这也是能救命的粮食,买回来省着点吃,熬过冬天便好了。
于是有钱的便拿着银子到互市上买各种物资,没钱的就赶着牛羊马或是拿着皮毛、家里女人夏天手工织的地毯等物,到互市上以物易物,换购自己所需的东西。
十月,四个互市开通后,异常火爆,仅仅一个月成交的金额便达到了三百多万两银子,朝廷只是抽税便收入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这个惊人的数字让所有一开始反对互市的人都闭上了嘴巴。
现在朝廷就是缺银子,互市若能这么持续下去,将源源不断地为国库贡献税收,长此以往,再也不必担心缺钱的事了。
甚至不少人还上书提议,增设互市,以收更多的税。
不过都被周嘉荣给拒绝了。十月互市交易之所以这么热闹,是因为十月天气还不算特别冷,匈奴人出趟远门不是很难,等进入寒冬腊月,大雪覆盖,到处都结了冰,前来采购的匈奴人肯定会减少。
而且这一个月,他们不少已经备足了过冬的用品,后面不会有这么大的需求,互市的交易金额肯定会下滑的。目前四个互市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增设新的互市。
有了这笔钱入账,国库一下子相对宽裕了许多,周嘉荣立即让武承东给火药司和炼金院各拨了十万两银子,支持他们改进火药和火器。
除此以外,周嘉荣还召来朱强,与其探讨成立一支火器军队的想法。
朱强身为兵部尚书,对火器的了解并不亚于周嘉荣。他很看好火器的杀伤力:“不过殿下,火器装弹丸太慢了,而且一个弄不好,还可能炸伤自己。”
这是大齐明明有火器却一直没大力推广的原因之一。
这些周嘉荣早知道了,但他从弹幕中窥探到了天机,火器也就是弹幕中所说的热武器才是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而且亲眼见证过火器的巨大杀伤力后,他心里清楚,一旦火器改良好能大规模投入使用后,定然会对冷兵器造成碾压。
“我会让火药司改进火器。在这之前先增设一支这样的队伍训练,朱尚书觉得如何?”
朱强看出了周嘉荣的决心。太子虽年纪不大,但经历的事并不少,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只要不是于国有害的事,他实在没有强硬反对的道理。
琢磨片刻,他道:“殿下所言有理,可先设一支专门使用火器的队伍,不过因是试验阶段,第一支队伍人数不宜多。”
周嘉荣颔首:“我也是这么想的,第一批准备一千人的队伍,从民间招收忠于大齐的好男儿入伍,自称单独的编制,独立于禁军和皇城护卫队之外。”
朱强听到这里隐约明白了周嘉荣的真实用意,试探地询问道:“不知队伍领兵之人,殿下可有人选?”
周嘉荣轻轻摇头:“暂时还没有,我准备让纪天明先带这支队伍,然后从中挑选一名最出色的将士担任这支队伍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