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8)

作者:周伊水

我说:“科举考试不是人人都可以参加吗,怎么还需要资格?”

周伊水说:“没那么简单。我后面再慢慢说。先说说监生。明朝的时候监生分四种,荫监、例监、举监、贡监。荫监是指那些立了功的官员的子女可以破裂被推荐到国子监里面读书,‘荫’就是惠及,恩及的意思,父辈的功劳惠及恩及子辈。举监指参加会试没有过关的举人们可以进国子监进行深造。例监指捐钱买名额进国子监读书。贡监指的是从各生员中挑选名列前茅的优秀者送到京城进国子监读书,他们被称为贡生,进国子监后叫贡监。之所以叫贡生,取意于‘为朝廷进贡人才’。贡生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后面再说。就像举人,也至少有两个意思,而秀才的意思就更多了,都留到后面慢慢说。清朝的时候,监生也有四种,但是跟明朝时候不一样。”

我说:“哪四种?”

周伊水说:“荫监、例监不变,还有两种是优监和恩监。优监跟贡监的意思差不多。恩监指的是皇家开恩破例招进国子监读书。一般情况下是遇到皇家有喜事,比如婚事或者生日什么的。刚开始的时候,做监生很荣耀,后来国子监慢慢的变成了买卖官位的机构,国子监的监生被人瞧不起。很多监生都只是挂名,不会去学校里面上课,招进去的监生大部分以例监为主了,虽然名义上不是例监。政治腐败是很多制度失败的最终原因,就像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后面再说,学制也后面再说,先说说官员选拔制度。秦朝以前,中国都是实行的世袭制,官员世袭,由父辈传给子辈,一代又一代。据说世袭制最早出现在商朝,但是没有资料支持这一说法,有资料可考的是西周,秦朝统一后,把世袭制给废除了。不过我个人认为,秦朝以前不是纯粹的世袭制,而是以世袭制为主辅以选拔制度。秦朝时把世袭制给废了,于是只剩下了选拔制,因此选拔制被普遍发扬。选拔制应该不是西汉时突然出现的。秦朝还没来得及把选拔制给形成完整的制度就灭亡了,所以等到西汉时才得以完善,以察举征辟制的形式。”

我说:“察举征辟制是什么?”

周伊水说:“是官员选拔制度。确切地说,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合称察举征辟制。察举制指的是地方官员或者朝廷里面的官员,定期定数向朝廷推举民间的人才,被推举的人叫做举人。举秀才和举孝廉属于察举制中的两种,是官员选拔的方式。”

我说:“秀才和孝廉就是举人?”

周伊水说:“对。”

我说:“这是举人的第一个意思。”

周伊水说:“嗯。征辟制指的是朝廷派人到民间去挑选人才进宫当官。‘秀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候指的是民间的有才能有才华之人,也就是人才的意思。西汉武帝时期秀才、孝和廉成为被推举的三种人才。孝、廉后来合成了‘孝廉’。孝指的是孝顺,廉指的是廉正。举孝、廉,一般会举孝者和廉者各一名。孝、廉是常科,秀才开始时是特科,后来变成了常科。”

我说:“什么是常科和特科?”

周伊水说:“常科指定时定数选拔人才的科目。特科跟常科相反,指朝廷突然对某类型人才有需求而临时开设的选拔人才的科目。”

我说:“除了秀才科和孝廉科还有其他什么科?”

周伊水说:“贤良方正科,敦厚科等等。”

我说:“全是用‘品德’命名。”

周伊水说:“它本来就是按照不同的品德选取不一样的人才。汉代的人喜欢网络天下名士,召集各种人才到身边为自己所用。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科,还有明经科,很有影响力的一个科目,因为有弊端,所以在宋朝时被王安石给废了。”

我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周伊水说:“两个原因,或者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宋□□遗言要善待优待文人,于是出现了大量冗官,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燕云十六州被辽侵占,需要大量养兵,于是出现了大量冗兵。赋税加重,民不聊生,必须变法革新。”

我说:“于是王安石变法了?”

周伊水说:“于是变法了。王安石之前有过一次变法。”

我说:“谁?”

周伊水说:“范仲淹。他主持了‘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我说:“为什么?”

周伊水说:“反对党太强大,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也是一样的。司马光任宰相后,全盘否定了王安石变法,这宣告了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王安石最后应该是郁郁而终的。”

上一篇:尚书公子他飞升了 下一篇:醉太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