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4)

作者:周伊水

周伊水说:“来自《水调歌》。《水调歌》是大曲,刚刚提到的那些都是教坊曲。”

我说:“什么是教坊曲?”

周伊水说:“跟太常曲是对应的。宫廷曲就是太常曲。宫廷曲一般都是祭祀曲庙曲。教坊曲是民间曲,也就是民乐俗乐。唐玄宗是个比较喜欢音乐的皇帝,他擅长敲击羯鼓,臣子们说他‘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而杨贵妃呢,恰好是个能歌善舞的人,所以他们情投意合,他们之间是有真爱的。”

我说:“没有一个皇帝不喜欢音乐,皇宫里面都是歌舞升平的,电视里面都是那样演的。”

周伊水说:“电影电视有时候严重脱离历史事实或者现实,那是艺术品,要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它们。唐玄宗喜欢音乐,而且主要喜欢民间的俗乐,于是他专门修建了内外坊,内坊在蓬莱宫旁边,外坊分为右边的光宅坊,左边的长乐坊,右善歌左善舞。”

我说:“教坊曲是什么?”

周伊水说:“皇宫乐府机构专门从民间收集整理而来的俗乐。《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创作的,是大曲。大曲一般由几个乐章组成,开头一段称为‘歌头’。《水调歌头》是从《水调歌》中截取开头一段另创的新曲。”

我说:“《凤凰台上忆吹箫》这名字怎么来的?”

周伊水说:“有个人叫箫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善吹箫,后来弄玉嫁给了箫史,他们会吹出凤凰的鸣叫声,并且真把凤凰引来了,于是秦穆公给凤凰筑了台。弄玉和箫史也住在台上。很多年后弄玉乘着凤凰箫史骑着龙飞走了。《凤凰台上忆吹箫》主要是写夫妻情谊的。”

我说:“幸福和美。伤感悲痛的名曲有哪些?”

周伊水说:“《雨霖铃》。《雨霖铃》也叫《雨霖铃慢》,是唐玄宗创作的。”

我说:“我以为是柳永。”

周伊水说:“不是他。唐玄宗为躲避安禄山叛乱逃亡四川,路上连日遇雨,在栈道上听到铃声——栈道的最危险处会系上铃铛——突然悲从中来,当时他正在悼念杨贵妃,于是作了《雨霖铃曲》,流传于世。内容和旋律都非常悲凉,听着让人肝肠寸断。”又说:“跟你说说‘五音’、‘七声’和‘八音’。‘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哆、唻、咪、索、纳。‘七声’有三种分法,最常见的一种是:比‘五音 ’多了‘变徵’和‘变宫’,‘变徵’相当于‘发’也就是‘4’,‘变宫’相当于‘西’,也就是‘7’。‘八音’是八种乐器,金、木、土、革、竹、丝、匏、石,‘金’指的是钟,比如编钟,‘竹’指的是箫,‘丝’指的是琴瑟。”

我说:“‘宫’与‘变宫’,‘徵’与‘变徵’有什么区别?”

周伊水说:“‘变’有时候指‘遍’,一遍两遍三遍,但在这里跟‘清’是相反的,‘清’指‘高’,所以‘变’是‘低’的意思。‘变徵’比‘徵’低半个音,‘变宫’比‘宫’低半个音。‘清羽’比‘羽’高半个音。”

我说:“原来‘清高’是同义字组合,就像‘饥饿’,我以为‘清’是‘清明’,‘高’是高洁。”又说:“十二律定七声七声配十二律得八十四宫调,‘十二律’是什么意思?”

周伊水说:“‘律’是古人用来定乐音高低的竹管子。古人一般用十二根长短不等的律管来吹出高低不同的标准音,以此来定音。被吹出来的那十二种标准音就叫‘十二律’。它们从低到高排列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是各律的还原起点。十二律有奇偶阴阳之分,奇为阳,偶为阴,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六吕,所以十二律也叫十二律吕。七声配十二律用数学术语表达就是对‘7’和‘12’进行排列组合。十二律定七声七声配十二律得八十四宫调这一理论是万宝常提出来的。不过在隋朝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到了唐朝才开始真正被人所关注,到了宋朝已经被人们普遍应用。就像‘工尺谱’虽然诞生于隋唐也是到了明朝中期以后才在昆腔的带动下被推广开来的。”

我说:“工尺谱是什么?”

周伊水说:“有乐谱当然得有记谱形式,以前的记谱形式有好几种,‘工尺谱’是后来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哆来咪发索拉西,节奏符号是‘板眼’,‘板眼’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一种你也知道,很多国人都知道,猜猜看。”

我说:“难不成是‘一板一眼’?”

上一篇:尚书公子他飞升了 下一篇:醉太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