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124)

作者:刘宗凤

“老吴,你误会我了,说别人我信不过还行,至于你老吴难道我还信不过?其实,我说的也大实话,毕竟法院不是我家开的私家店,只要一天没有拿到法院的减刑裁定书,就一天当不得真的,更何况如今中队连我的减刑材料都还没有呈报,即是说,八字都没有一撇,岂能随便用一字‘行’了得?”

“为人实在,不说大话,这正是你老杨的一个突出特点。其实,刚才我也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罢了,还望你不要当真才是。”

“不会的,你也不用特意解释了。” 杨凡当然是完全相信吴忠的一番话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

2

其实,在狱中服刑的犯人之间,像杨凡与吴忠这样,议论减刑的事是常有的。平日里犯人们谈论最多的自然是某某有法院的人相助,某某是监狱长的关系户,当然,能攀上法制科科长或中队指导员,同样也会令人羡慕不已。

因此,在日常改造生活中,家中亲人来监狱拜山,除了来探监看望自己外,还有一个额外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乘拜山之机,竭尽攻关之所能,晚上或到监狱领导家或到监狱有关科室领导家或到中队领导家中串门,企图打通关节,让其对自己在狱中服刑的亲人给予关照,特别是在监狱正准备讨论下一批减刑犯人名单的前夕,这种登门做工作的事,就显得越发迫切和重要。否则的话,一旦发生被队长扣发如3分以上的大分,或被关进禁闭仓里,此时,即使你已获得省级改造积极分子或立功奖励,如果没有一位有身份的人物出面为你解围,那么,你再想减刑就会变得完全不可能了。实际上,许多犯人投牢以后,借助自己多年的改造经历,以及监狱中其他犯人成功减刑经验,犯人们把在媒体上经常提到的“两手都要硬”句子,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改造生活中来,也搞了一个监狱版的“两手都要硬”的加速改造步伐方略,即一方面在日常改造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避免犯错误,凡监狱为服刑犯人所设置的各项奖励,他们都尽力去争取获得,一手提升自己的改造表现,力争获得减刑所必备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每一次拜山机会,全力以赴努力做好关节的打通工作,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从而真正达到“两手都要硬”的要求。

不过,在监狱里,也不是所有狱警都是看钱办事的,其中怀有正义之心的人也是有的,至少对其所管的个别犯人是如此,这就要看你自己的运气了。例如,教育科高科长对待杨凡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自从杨凡投牢后被调到建新学校开工以来,高科长对杨凡的关照是所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但是,杨凡心里最清楚,高科长对自己的关照纯粹出于金钱之外的考虑的,也许由于彼此间能谈得来,也许是一种缘分,当然也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爱才之心的缘故,至少杨凡心里比谁都明白,他从未送过高科长一分钱礼物。

总之,高科长对杨凡的信任和帮助,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一直延续到杨凡刑期结束为止。这期间,尽管也有不少人在高科长面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甚至几个人一道合起来整杨凡,但未影响到他对杨凡的信任,以致,几次甚至连杨凡自己都把这归之为“逆境遇贵人”了。然而,纵观建新学校其余近三十名犯人,却没有一个有如此的幸运。

高科长平日在学校待的时间不多,但只要来到学校而又有空的话,他总会选择来到杨凡的资料室坐坐,他钟意与杨凡聊天,其主题可以不受限制,大到对当今国家时事的看法,小到有关建新学校犯人的思想动态等,可以说是无所不谈。有一次,他与杨凡谈到了有关图书组犯人的改造态度问题,他说:“犯人之间有什么好斗的呢?都是坐牢,谁的处境也不比谁好多少,为何非要整日斗得难解难分不可呢?”

杨凡一时弄不清高科长说这话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于是,就打了一个比吁,说:“从前太监们在宫里,听说也斗得很厉害,其实,现在想来,他们之间有什么可斗的呢?首先,他们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儿女,不可能像正常人那样希望自己作了大官好让自己的儿女来继承。其次,他们的日常活动全都局限在宫殿里面,吃喝穿用全由皇宫里负责,所以,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钱财。然而,即使是这些最应该不贪官也不恋财的人,据有关史书记载,历朝历代发生在他们中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却从未中止过,而且,有时其所使用的斗争手段之残忍,竟然是骇人听闻的,为何会这样呢?”

“这还用问,显然是为了官位和钱财。不要以为身为太监就不会追慕官位和钱财,实际上太监也是人,是人就都有贪恋官位和钱财的本性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