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高学霸实录(3)

作者:竹青如石


论司晨和张至在数学上的区分

司晨是很幸运的。

比如她从骨子里擅长文科,而她恰好分科选了政史地。

所以只要添上一点点努力,她的成绩就能突飞猛进。

虽然这个努力在周边人看来,不止一点点。

单就英语而言,她每天刷两套英语卷子,查二十个生词意思,仔细订正语法题。大片的阅读只对答案,权当培养语感。卷子后的作文是不写的,但会认真看完标準答案后圈画思路,挑出两句话背诵,美名其曰节省时间。两个月下来,刷完了两套英语试卷,另获得一本生词本、一本语法错题本,和一本作文好词好句本。

高中英语不过积累与运用,事实上所有科目都逃不开积累与运用。只是司晨英语基础不差,幼时被母亲带着上了一段时间的剑桥和新概念英语。中考英语也近满分。只是上了个一本率90%的好高中后,家人也不太关注她的学业,想着本科有保障就行。加上想着孩子大了会有自己的打算,就算成绩与排名一差再差,不过说上几句,也就罢了。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孩子排名倒数,甚至担心司晨会因为成绩而心绪过度不佳,常常安慰。

司晨一向懵懂,乐的无人责备,也就一路向下滑落,保持倒数稳定地位。

只是一旦开始沖刺,过往的积累与心性显露出来,到英语上,便是“悠閑地忙碌”。忙碌自不必说,一天两张试卷,一张试卷一小时,到哪儿都得挤时间刷题;中午食堂排队时,带着抄录的生词本按照记忆曲线的规律複习;晚自习前不忘瞅一眼摘录的好词好句;考前则将语法错题翻来覆去看了两遍。悠閑则在于,无论怎麽忙碌,司晨都没想着期待英语成绩的突然转好。

她只是去做而已。

两个月后的这场期中考,司晨英语全班第二,英语老师立刻把司晨当作典型,课前拎着司晨的卷子夸了一顿。

“司晨同学近日进步很大……大家多多学习。”

说是夸了一顿,实际上也不过五句话,重点中学的老师看多了逆袭,学生也多自律,真能被司晨的成绩变动激励与影响的人不多。

只是这一顿夸倒是让司晨不好意思起来,因为她下一步不打算把英语作为重点了。

从开学考第三十到期中考第五,司晨心知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高二分科选课后,副课实行赋分百分制,正确率在年级前列就能赋到一百。她的政治与历史在背诵、理解与运用中提升极快。地理多靠选择题拉分,抓到题干重点,就算花在这门科目上的时间极少,也能保证分数。英语自不必说,语文只是作文勉勉平均,阅读题在熟习答题结构与自幼浸润在文学中养出的语感相结合中,对于司晨而言极为简单。

主要是数学。

考倒数的日子里,司晨的数学分数不过一百分制中的及格,甚至有时还不到。

比如三十五分。

三十五分的数学,就重点中学的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又可以理解的。

选择题做对前五道,填空题做对前三道,五道大题,每道大题做对第一问——有时连第一问也做不对,堪堪拿个过程分。难以理解在于分数之低,可以理解则在于,将三十五分分散到卷子上,似乎也需要做对一定的题目。

而司晨能从倒数蹿到第五,少不了数学及格的功劳。

其实很简单,她心想,不过是把简单的题目全做对,剩下的能蒙则蒙,步骤分能得则得。

九十分,比三十五分高出一倍有余,司晨真正花在上面的时间,却并不多。基础运用,刷题总结规律便能得出。

而第五和第一之间,仍然隔了一段不小的旅途。就像数学及格与数学接近满分,隔了极远极远的距离。

张至就属于数学接近满分的一类人。

数学好而语英差,是某类学生的标志。他们通常张扬,喜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插嘴互动,热衷于拆语文老师的台,在英语老师面前虽恭恭敬敬,但日常的抽背默写却常一塌糊涂。但无论他们对不同学科的态度有多不尽相同,老师们对他们的评价与偏爱却几近一致。

“聪明,就是不在语文/英语上用心。”

于是无论如何,只要语文和英语达到了平均水平,老师见到他们都笑眯眯视为潜力股。数学一百四,实在是不容易。

张至明白这种偏爱给人带来的心理满足,有时他甚至会故意将本该分配给语文英语的时间挪给数学。数学是他的底气,是优越的最大来源。

因为数学好的人,是聪明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