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66)

作者:金笔帛书

女王点头道:“绝非明主之选。我平日里每每听闻得他多少事迹,富贵公子,意气用事。这脾气仗着父母撑腰,在家里淘气尚可,出外怎顶得大事?你我既看得出来,那些朝中的谋士贤臣是何等老到厉害,难道不懂?恐怕是人人心里一杆秤,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肯说罢了。就算是相公,也不过是被小人一时迷惑,仍是不肯武断行事的。”

“你是说……?”

“公子莫要过于焦虑,一切尚未定论,仍有转机。”

曹丕心绪稍缓,喃喃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转机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这事急不得的。”女王在曹丕耳边缓缓地说,“如今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当务之急,就是小心谨慎、莫要出错,堤防小人陷害。再者,就是莫要被他们搅得乱了方寸,一定要稳住,按部就班做好手上的差事。列位僚属,谁不想投个明主,做出一番事业来。谁也不是瞎子聋子,心里都明白着呢。就是那起小人在相公面前吹风,也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只要我们自己用功,别出纰漏,日子久了,相公自然看得到公子的长处。就算是偏心,他也要考虑人心大势的。更何况,相公也未必是偏心的。公子想想,公子这几年从为丞相副到参与政事,相公对公子的扶持教导,难道不用心?”

曹丕看看女王,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是。其实阿父这几年,处处提点我。不止教我如何处事为人,也叫我与老臣们共事,多多讨教。”

“不止呢。公子身边的青年才俊,司马懿呀他们的,哪个不是相公看好了,将来是可用之才的?相公并不阻碍公子与他们结交,还令他们做公子的文学,辅佐公子,足见相公对公子的期望。”

“可是……”

“可是偏偏四公子言行爽利,投了相公的脾气,只当他类己,全然忘了他那顽童的性格。公子,依我看来,相公此次犹疑,与偏心没有关系,他只是想将这辛苦大半辈子立下的基业托付给妥当之人,所以才格外谨慎。”她看了看曹丕脸色,又说道:“他只是这辈子东奔西跑,风风火火的惯了,只当四公子那般爽利才是好的,不曾顾及到如公子这般谨慎内敛也是不可多得的。但不管怎么说,依我揣测,相公心里并未定准要立四公子:一来公子这些年兢兢业业,并未有什么大的纰漏;二来四公子不过脾气合他心意些,并没有实职可显才干;三者毕竟亲生父子,又有前车之鉴,立嗣大事,以相公之英明又怎会如此轻率狠绝。是故如今一动不如一静,且劝公子凝神静气,莫要焦躁,于政事上谨慎用功,静看事态变化,再做打算。”

女王看看曹丕,只见他敛目沉思,脸上仍带犹疑之色,便又说道:“依我看,相公恐怕心里为这事纠结着呢。定是百般思量,不得决断。公子,沉住气,多些定力和耐心。只要我们不出错,丁仪他们,能耐我何?现如今最怕的是被他们一逼,慌了,自乱阵脚,行错一步,反倒递刀把给他们。至于后面的事,宜徐徐图之。公子,论长幼,公子为大,他为幼弟,公子继位,天经地义,此乃天时;前有袁、刘二家废长立幼至使家业凋零,令天下人皆心有余悸,此乃地利;公子眼下,只要做好人和,即万事皆备。公子,从相公开始,上上下下都看着你呢。人和当如何做?不就是令人心所归?做好自己的事,拿出长子持重担当的气派来。明眼人会看见,丞相何等英明,怎会不知?俗话说,皇家重长子,百姓爱幺儿。个中道理和厉害,丞相怎会不知?怎会在这样大事上,行那小门小户偏宠偏心的鄙薄见识?那也枉称英雄了。还有一句话,妾斗胆无礼说破了……”她看向曹丕,曹丕道:“但说无妨。”

女王点头,悄声说道:“倘若相公年纪大了,真个一时糊涂,被蒙蔽,所托非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还真当给了谁就是谁的了?”说至此,女王一声冷笑:“哼,礼崩乐坏,群狼环伺,有本事的就生,没本事的就死无葬身之地。稍差一点儿的,给了他也守不住!就是那些文臣武将,谁甘心跟着一个庸主,到头来把大家都拖累了?况又名不正言不顺。到那时节,就看人心所向了。会是什么情形,还未可知呢。公子,莫要焦虑,前面未必是绝路,一切尚未定论。至于那些进谗言的宵小之辈,我们现在也不必花精力与他们缠斗——那反倒落入了他们的圈套。对付小人,礼义廉耻是行不通的,得用小人的法子,难道我们也学他们整日家去蝇营狗苟?”

“那见天还有没有正事了?我成个什么人了?”未及女王说完,曹丕摇头不屑地叹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