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36)

作者:金笔帛书

安排得差不多了,曹操心中打算,曹植不能一直这么颓废下去,总要给他一些事情做,让他振作起来。若有功,也算挽回一些颜面,便想任命他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派他去营救曹仁。便命人招他来,欲有所敕戒,谁承想,左等右等不来。

且说那曹植子那日醉酒擅开司马门之后,他身边那些好友至交渐渐都疏远了。有一些是趋炎附势,觉得他大势已去;还有一些呢,是不敢跟他饮酒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引火烧身。想当初曹植那也是众星捧月、门庭若市,镇日里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到如今自然益发觉得门厅寥落。这样的落差不由得他不觉得凄苦,再加上其妻与好友之死,更是令他心绪灰败。

看看快到午饭时间,账下官邯郸淳将邸报等几篇文书整理好给他送来,就要歇息去了。曹植便道:“正好他们去端饭了,我让他们带了壶酒,一起喝一盅吧。”邯郸淳赶紧推辞:“君侯,现如今战事正酣,不定何时便有变动。卑职下午还要听令,不便饮酒,以防有事。君侯也克制些方好。”曹植看他这样,只当他也闪避自己,点点头让他出去了,心里却愈加郁卒,过一会儿酒菜上来,本打算就小酌几杯,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忍不住往肚里灌。忽又想起临行前他母亲说他:“你以后谨慎点,万不可如此贪杯冒失。若不是你前番在司马门犯下如此大过错,如今怎会保不得你媳妇。你好自为之吧。”想想都是自己的错。烦闷起来更忍不住地饮,况酒入愁肠愁更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嘛。又醉了(liao三声)。

来使口称魏王之令,召见临淄侯。结果临淄侯醉不能受命。使者拉了他几回,看他实在醉得糊涂,不得已,回去复命。

曹操一看怎么使者自己回来了,使者便斟酌着开口:“启禀魏王,临淄侯在账下饮了些酒……”

“怎样?”

“呃……如今有些醉意,不便前来。”

“???”魏王想不会吧?何至于如此没有分寸?这是什么时候啊?于是一定要去亲眼看看到底是这么回事。

一进帐子,便觉得酒气扑面而来。曹操低头寻人时,只见曹植已俯卧于桌前,哼哼唧唧,似是呓语。唤他,他也不应。慌得身边仆役及魏王随从赶忙扶他,只见他醉得不省人事。

曹操急怒,厉声问曹植的随从:“他为何又醉成这样?跟谁喝的?说!”

随从吓得魂飞魄散,慌忙跪下:“启禀魏王,不曾跟谁,临淄侯才刚吃饭时要酒自饮的。小的怎么劝他也不听……”后面的话魏王根本顾不得听了,“给他弄点醒酒汤!让他清醒清醒!让他醒了速来见我!”一甩袖子便离开了。他这个样子这救人的差事也用他不得了,便派了徐晃。邯郸淳在一旁又是庆幸又是后怕。从此以后,曹植更是威望尽失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曹丕当时在邺城。只这一条就足见清白了。

2.在从逻辑上说一下那个传言,曹操又不是个木头,难道在曹植酒醒之后不会问他你怎么又喝成这样。军营又不是什么特别隐秘的地方,这又不是什么藏得住的事情。编在故事里可以很有戏剧性,但放在现实里故意去灌醉他是有很大风险的。容易引火烧身。曹操很容易知道真相。而且曹操总不能提前告诉大家说我过两个小时要叫曹植过来训诫一番,然后还不告诉曹植一声,这个应该是随时有空随时叫他才更合逻辑,谁能预知到并提前把曹植灌醉?曹植爱饮酒,而且醉驾司马门也看出来不至于一杯倒,醉到见不成他父亲是需要时间的。

第73章 做人难(一)

曹丕收到前方发来的邸报,震惊之余也连连叹息。前方竟然出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晚上回家便跟女王说起来:“这于禁深得父亲信任,在军中地位何其显赫。没想到事到临头竟然如此懦弱。”

“最难看透的呀,就是人心。”女王感叹道。

“你不知道,父亲结识他几十年了。他无论是率军征战还是整肃军纪都手段了得,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当年战袁绍的时候,昌豨降而又反,他受父亲之命前去征讨,久攻不下,后来父亲又派了夏侯渊与他合力破了昌豨十几座城池,昌豨不得已,跑去找于禁投降……”

“他怎的不向魏王投降呢?”

“这就该着了,他与于禁有旧,以为看在交情份上,投降于禁能留得一命。你猜怎么着?诸将皆觉得该把昌豨押送父亲那里,结果于禁道‘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还说呢,‘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他不肯为了旧友而失节,哭着斩了昌豨。那时众人皆以为他大公无私、忠诚有节,一时传为佳话,也为父亲所重用。如今却失节而降,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