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太子赘婿(44)
作者:溺子戏
王春香叫那些人的閑话说得脸上一阵一阵的发青,但想起那日去莲娘坟前磕过的头,最终没敢回嘴。
牛车出门,院子重新静悄悄下来。时辰还早,人烟淡去,总有种静谧的萧瑟,柿子树枯黄的落叶飘下来几片,提醒人们,秋日渐深。
江酌进到竈屋,原是想看看要不要打水,甫一进去,便看到蒸笼尚在冒烟,水咕噜噜发出声响,上头是蒸得暄软的馒头和肉包,旁边搁着两个瓷碗,里头是紫薯粥和一小碟酸萝蔔。布置这些的人很用心,特意搭了根柴火在竈下,像是不知贪睡的人要几时起床。
他垂眸看了会儿,俯身将柴火抽出来,捏走一个馒头,去看水缸——像是早料定他会去一般,已然满得不能再满了。
江酌无事可做,到最后竟是只能练字,周遭安静得不可思议,叽叽喳喳的麻雀不在,倒是惹得人生出几分不适应来。这样的日子到了晌午,院子外忽然传来声响,有人敲门。
江酌无动于衷,他并没有当自己是这个家的人,自然不会做出主人姿态。只他充耳不闻,外头那人也是毫不知趣,敲得锲而不舍,隐隐有砸门之势。
无奈,江酌只能去。
打开门一看,没瞧见人,低头一找,是个糯米团子。
“岁阿哥是在睡懒觉吗?怎麽这麽久不开门。”三七脸红扑扑的,不知是因为生气,还是因为走了很久的路。
江酌却并不理他:“元春去地里了。”
三七摇摇头:“我来找岁阿哥的。”他肩上还背着背篓,“今个儿日头大,元二伯和岁阿姐在田里晒得不成,也没个草帽,说想回来拿,但一直没功夫,岁阿姐太忙了……”
江酌知道家里的草帽在哪,回身拿给他,只三七一转身的功夫,他瞧见他背篓里头还装着好些野菜,背带深深的,把这小家伙的肩膀勒得陷了进去。
江酌把人提溜送回家,说自己去送,走的时候,三七从自家矮矮的围墙上露出脑袋:“岁阿哥可知道岁阿姐在哪?”
“……”江酌不理他。
三七便伸出一节小肉胳膊挥挥,忧心忡忡说:“岁阿哥可别走丢啦。”
太阳确实很大,亮得刺眼,照得人发困。
元家田不远,江酌走了两柱香的功夫就到了,擡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良田,里头有两个弯着腰的人和一头通体黑色的牛,正是元二一家。
江酌走进去,先遇上了元父,把草帽递给他。
这两人都是不怎麽会说话的,元父惊讶半晌,只说了句:“江小子来了。”
江酌点了头,说自己给元春拿去。
元春是背对着江酌的,她腰上跨着一个小篮子,正在播种,她干得专注,没注意到身后来人了,撒完最后一把,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
下一瞬,一片阴影遮在了她的头上。
元春惊疑,仰头去看,看了江酌的脸。
“江小郎君!”元春的语气里带着惊喜,“你怎麽来了。”
“三七让我来送草帽。”
元春一时间没反应过是谁,半晌:“三七啊。”她就说方才三七在田垄上比划什麽呢。
饑荒之后,张大夫一家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开始捡回老本行,租了一亩田来种,不多,够吃就行,毕竟他家不靠这个谋生,今日三七就是来凑热闹的,张家地在元家边边上。
她一咕噜从地上起来,把草帽戴上,她的头有些小,草帽怎麽都戴不稳,平时不喜欢戴的,但今日因为是江酌送来的,所以便好好带上了。她可高兴的说:“谢谢小郎君,今儿个日头大,你赶紧回去吧,锅里煮了绿豆汤,你回去盛两碗消消暑。”
江酌看她从地上捡起锄头,那锄头杆立起来,比她还要高上半个头,一看便不是她惯用的:“还要干很久吗?”
元春回头看了眼自家田:“兴许还得两三日,除了这儿,山坡上还有十亩田……”
江酌随着她的话,看了眼一望无际的田,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目光收回来时,刚巧落在她的后脖颈上,因为天热,田里又没有什麽人,元春索性把头发扎起来了,露出一截脖颈,因为不常见日光的缘故,这一段肤色比旁的要白,上头晶莹的透着一层汗珠,瘦削的脖颈透出淡淡的粉。
“小郎君怎麽不说话?”元春不知什麽时候回的头,见他在发呆,侧着头问他,谁知这一侧头,草帽便滑下来了,“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