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326)
反正都是在京大范围内,要送也方便,就当锻炼社团成员了。
特地来问祝蹊的,一般都是带着组织的任务来的,一订就是一个班级的量,最不济的也是一个宿舍的量。
算下来,跟第一期的两千本比起来,数量直接翻了几番,预订的就六千了,几乎已经要覆盖京大的所有学生群体了。
但祝蹊也能猜到,这其中应该有部分是别的学校找到了她们学校的学生来订的,毕竟京大学生虽多,那也有一大部分是理科生,他们多半都对文学类杂志不感兴趣。
她也没有阻拦那些做外校生意的人,反正她的《明天》顶着校刊的名头,但目标是覆盖全国的学生群体,成为真正的“校刊”,现在先扩散扩散影响力没什么不好的。
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她还可以联合其他的高校办活动,搞征稿,到时候就可以逐步开放对外征稿的计划了,反正该办的事儿那也是落不下的。
百花报带来的影响,除了对《明天》的,还有对祝蹊个人的。
她收到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多了,多到新招来的收发员苏志鑫同学已经有了意见,祝蹊安抚不能,只能承诺:“放心,我们第二期就直接附上不言同学的地址,到时候信件都直接寄到她那儿去,就不过你这边了,这样你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苏志鑫还是很幽怨:“社长,第二期发行后,我还得给各个班级送货呢!”
虽然有杂志社其他的人帮忙,可作为收发员的他成为主力还用想吗?
怪不得这个岗位当时招聘的时候特地说了要男同学,他还以为是杂志社想改变一下女儿国的现状了呢......合着就是招个工具人啊!
作为一个拥有文学梦想的文青男,苏志鑫很受伤。
但祝蹊也没有办法呀。
她只能再给苏志鑫同学的心口上扎刀刀:“你写的诗咱们不都匿名投到了编辑部吗?这大家都认为还差一点火候,我也帮不了你的呀,不然咱们多多努力投稿?文学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呀。”
但是诗歌比较特殊。
反复练习或许可以让你写出一篇优秀的诗歌来,但肯定没办法让你写出一篇出彩的诗歌来。
苏志鑫同学还是缺少了一点生活上的苦难,写的诗歌基本上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灵魂。
想到这里,祝蹊还是给了他一点儿建议:“或者咱们换个主题?写点儿快乐的、阳光的内容?”
不要为难没有受过伤的自己写伤痕文学了......
没想到苏志鑫同学却是个很坚定的性格:“不!快乐的事儿有什么好写的?大家都不写那样的!我要相信我自己可以!”
祝蹊:“......”少年人,我救不了你了,不耽误给我干活就行。
有良心,但是不多的社长只拍了拍这新来的小伙子的肩膀,然后拿着全新出炉的《明天》稿件单子,去找另外一个新来的成员了。
财会专业出身的苏师姐苏杏。
虽然都是苏姓人,但苏师姐人就靠谱多了。
祝蹊把单子交给她:“第二期的稿费可以准备一下了,核对好没有问题的话就去银行取一下款,到时候发给各位作者。”
苏杏拿过资料:“小事儿!”
然后又看了一眼稿费支出,再次感叹:“果然还得是咱们杂志社啊,别的社团哪里有这条件给我实践?”
这多健康的收入、支出构成啊!
没想,祝蹊接下来又给了个惊喜:“别的社团也不会给你们开工资。”
苏杏:???
什么意思?
祝蹊:“这份单子也拿好,咱们按劳分配,根据大家干的活,给成员们发点儿补助。”
苏杏:!!!
“文具厂的广告合作也谈下来了,你放心吧,咱们杂志社现在资金还算充足。”
百花报之后,给《明天》投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家伙儿看到不仅有稿费,还有登上百花报的机会,可不都蜂拥而上了?想的都是,她可以,那我也行!反正试试又不吃亏。
这样一来,可就忙坏了社里的编辑们了,就连美工都被祝蹊拉来做编辑了,可见工作量之大。
总不能稿费给够了,却看不到编辑的付出吧?
为爱发电可不长久,想要杂志社有“团魂”,自然是要好处给够呀。
祝蹊:胡萝卜给大家伙儿挂上了,接下来的日子就都给我兢兢业业地忙碌起来吧!
第122章 够长了
为了不落人话柄,给杂志社忙活的大家发工资这件事,祝蹊早早地就跟肖校长还有王总编请示过了。
王保国那边自然是没有意见了,反正花的也不是他百姓报的钱,他在乎个什么劲儿啊?他甚至希望杂志社以后能继续按照这个模式健康地运营下去,最好就是健康到不需要他百姓报补贴稿费......最近这个把子月的,自个儿这个忘年交办成了多少大事儿他可心里有数,《明天》说不准早就不缺他百姓报的这笔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