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龙榻(39)
以传教为名传播思想、聚合信众才是温止寒的目的;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要在民间留下一颗火种。
如此,一来他可以聚集信众,树立威名,以便民众更好地接受新政权;二来可以让民众意识到朝廷的昏聩,若他失败身死,也在民间留下了一个种子。
倘若温止寒失败,姚百汌越来越昏聩与残暴,直至百姓无法忍受时,那颗种子或许就会生根发芽,成为起义现成的有生力量。
到时内忧外患,也可以让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改朝换代。
温止寒表情凝重地做了总结:“我不希望会有那一天,战争对百姓的伤害是巨大的,就算起义也无法掩盖它本身残酷的面目。”
故事说完,刺青的主体部分也正好完成。
温止寒踟蹰了许久,始终没有刺下最后的部分,他最终将银针搁下,拿起案上的镜子:“完成了,看看吧。”
姚书会透过不甚清晰的铜镜看到了自己的后背,那是一张秀丽的山水画,山峻水清、笔酣墨饱,一点红梅更是点睛之笔,比起在画上丝毫不差。
“好看!”姚书会转而问,“只是云舒怎么没有刺自己的名号?”
在太康,刺青者与手工业者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上需要留下自己的名号,一来可以表示来历方便出问题的时候追究,二来也算为自己做宣传。
姚书会很清楚温止寒的顾虑,对方怕的是意外,刺在后背上、难以消除的刺青将成为姚书会永远的污点。
温止寒想了想,在山巅补了一朵飘逸的云,笑着说:“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姚书会终于满意,他穿上衣服,扑到温止寒怀里:“若与他们比刺青,我定能拔得头筹!”
温止寒抖开姚书会的鹤氅,替对方系上,笑着说:“走了。”
回廊上挂了被温止寒送来的鵸鵌,它见两人从门内出来,发出了愉快的叫声。
温止寒打开鸟笼,鵸鵌拍了拍翅膀,滑向院子的上空,很快不见了踪影。
他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姚书会明白,这是温止寒对他刚才所说的话的回应。对方对他的尊重,一贯如此。
*
当晚,姚书会横竖睡不着,再加之屋中愈来愈冷,他索性起身,准备到花园中走走。
温止寒给姚书会派了两个下人,那两人本想跟着,被姚书会打发回去睡觉了。
远远看去,花园中也有一个与前院一模一样的亭子。
姚书会缓步朝凉亭走去,看到亭中的案上有一盘残棋。没等他仔细思量,就觉鼻尖一凉。
他抬头一看,簌簌而下的雪花落在他的眉间脸颊。
这是他来盛京见到的第一场雪。
也不知是怕辜负了个把时辰后堆银砌玉的美景,还是想借酒疏解一下郁结于心的情绪,姚书会没由来地想温一盏酒来喝,想在这个雪夜买一场酩酊大醉。
乘兴而来自当尽兴而归,他踩着月光往回走,准备回房间拿酒具来。
行至雨歇处与温止寒居住的玉干居交界处,姚书会脚步一顿,往玉干居走去。
他想找一个他父母的替代品,趁醉装作变故没有发生,当做这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来赏。
透过窗户,姚书会看到屋中还燃着烛,他在门口略站片刻,便有下人来问:“阿郎可是要找温司酒?”
姚书会低敛眉目,点了点头:“有劳。”
还未等下人通报,门便自里向外打开,温止寒抬眼就看到拢着斗篷,不住往手上哈气,嘴唇冻白了的姚书会。
他握住少年的手,皱了皱眉,轻声问:“怎么不拢个暖炉也不叫醒我?”
姚书会答:“我刚到。房中太冷,横竖睡不着,园中走过两圈才来的。”
他故意一句不提下人们,那些人因为温止寒的宽厚而轻慢于他是事实,他没那么好的心肠为那些人遮掩短他房中炭火的事。
温止寒显然也听明白了,他拢了拢姚书会鬓边的头发:“那来与我同睡吧?”
姚书会指了指回廊外的天空:“盛京新雪,可否邀云舒同赏?”
温止寒笑着点头:“你先前去,我需略备薄礼,才算不辜负修文邀请我的美意。”
姚书会颔首,回雨歇处拿了酒和酒具——那是屋子里本来就摆着的,他也就随手取用了。
温止寒带来的礼品是一套香篆用具——香篆起源于禅寺中,最初用于测知时间,是太康贵族盛行的用香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是将单香粉或合香粉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后再点燃。香篆点燃,一火如豆,忽明忽暗,香篆徐徐变成灰黑,字图易色,饶有情趣(注:此句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