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112)

作者:一七令


皇上开口:“朕还未曾去看汴州之外的农田。”

黄灵甫脑筋转得快,立马接道:“远处的收成不好说,但是汴州附近几个州的收成都是极好的。尤其被黄河水灌溉过的地方,还有那改造的几千顷沼泽地,收成比汴州还要好呢。”

皇上心情听罢心情更愉悦了。他不由得想起来,洩洪这件事貌似也是老二第一个提出来,当初定下这一策略时应当也是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他虽然不喜欢这个出身不显且脾性也不好的二儿子,但是不得不承认对方能力卓绝。当然,心性也是不错的,能够临危不惧,很有他年轻时候的风采。皇上记得赵美人除了长相余下都平平,老二能有这样的心性,完全是继承了他。

“也不枉费老二当初的筹谋了。”皇上算是肯定了裴元珩的付出。

齐王也跟在身后,心中无不羡慕,若是自己当初能跟着南下那如今功劳是否也有他一份了?老四勇武过人已经在战场上立了功,待他回京之后必能更上一层楼,如今碌碌无为的只有他一个。让他去上阵杀敌他是不行的,吟诗作画、处理政务的能力他也不足,要不……试着跟一跟老二?

若是这回老二对他脾气稍微好一点的话,他就跟着老二干一段时间好了,总比跟着太子好。

裴元玺却在旁听着眉头都要打结了。从前父皇都是只夸赞他的,如今换了个人,可真叫人闹心。

麦浪翻涌,丰收在望,明明是该欣喜的事,可裴元玺却心乱如麻。会不会有一天,父皇彻底偏向裴元珩?那他这个太子,岂不是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外祖父让他等,可是裴元玺已经沉不下心也等不了了,他的骄傲容不下他对着裴元珩低头。哪怕对方只是同他平起平坐,裴元玺也忍不了。

出了汴州之后,裴元玺仍感觉如鲠在喉。不止是汴州,如今运河沿岸的官员总会提到裴元珩,夸赞裴元珩事必躬亲、待□□贴,只要他们还是运河的受益者,话题便永远绕不开晋王。

裴元玺从一开始还记恨,暗暗记下偏向老二的官员,準备事后报複,后来听多了便逐渐开始麻木。偏向老二的官员属实有些多,完全没有记下来的必要。早知如此,他就不该让老二南下修运河,他在京城受百官拥护,老二就另辟蹊径,收拢各地官员与百姓的心,实在是奸诈!

可惜他父皇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心中大概是觉得虎父无犬子,将老二的功劳全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并且对此洋洋得意。

好容易等到盱眙县,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按照原本的行程他们早就该到了,但是架不住皇上想听奉承,想要炫耀,一再拖延以至于拖延至今。

裴元珩更觉得自己被耍了,他十来日便让人準备着,结果他那位死父皇迟迟不至。

这不是耍他是什麽?

吴知县心急如焚,每日都要去运河处眺望,裴元珩没有他那麽热情,老东西在路上耽误了多久,他便在盱眙诅咒了多久。

晋王的戾气不是一般人能招架的,身边人见他心情不好都默默得远离了。就连秦朗看见之后都对商止吐槽裴元珩是“狗脾气”,不就多等几日吗?又不是做了什麽伤天害理的事,怎麽就让他恨成这样?

与时候秦朗都觉得自己厉害,从小到大跟在裴元珩身边,不仅没有被他影响,反而养成了如今这样开朗豁达的个性,真是太不容易啦!

就在吴知县翘首盼了半个多月后,御驾终于抵达盱眙了。

谢天谢地,终于是到了,盱眙百姓今儿一大早便在河道旁守着了。吴知县心里多少也清楚晋王对接驾这件事不上心,包括行宫修得也简陋,晋王能怠慢他却不能,早早地便催促商止多上点心了。商止一面安抚吴知县一面安排人手,以最低的成本安排这次接驾的活儿。

裴元珩也皮笑肉不笑地前去欢迎,希望那老东西跟狗太子会喜欢他安排的接驾。

才下龙舟后,皇上着实被盱眙的架势给吓了一跳,成千上万的百姓围在河道两侧,从得见天颜的那一刻开始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铿锵有力,整齐划一,而且一声高过一声,不绝于耳。皇上在任何一处接驾的时候都没有听到这样真心实意地呼声,他站在龙舟上,情不自禁地擡手跟周遭的百姓挥手示意。盱眙的百姓对他真是太忠诚了,比京畿一带的百姓还要衷心,真是难得。

后面跟着的官员还有裴元玺也被这一架势给惊住了,御史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目光紧紧盯着晋王。他们几乎能确定,这一定是晋王安排的,一别多日,晋王阿谀谄媚的功夫更厉害了。御史们真想沖上去参晋王一本,但是余光瞥到圣上面色涨红、沉浸其中的模样,都不敢去触这个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