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372)
四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盯着熟悉的潦草字迹。
说起来,兄妹几个除了许默文采斐然一手好字以外,也就小五的能看,其他的人不是太过潦草,就是将就能看,还有的只有她自己认识。
郑如谦就属于些微潦草,但还能看出来写的什么。
“二哥说,他回安水郡扩大作坊了,边疆的线也已开拓。”
“二哥说,边疆苦寒,三哥受好多罪,作为兄弟没多少能耐,但能供应弟弟吃肉。”
“二哥还说,让我们在丰京世家里扩散消息,看有没有贵人需要给边疆的亲人运送东西。”
长宴用清淡的声音缓缓念完。
姜笙在后头补了句,“但得加钱。”
全家忍俊不禁,郑老二是从来不肯做吃亏生意的,商人的精明在他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但他居然胆大包天到想给军营运送东西,还是出乎了家人的意料。
“往边疆运送东西是不是有点危险了。”许默蹙着眉头道,“还是往军营里送,这必须征得驻地将军的同意,还得经过重重检验,一旦出了问题就难逃法责。”
可以说,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赚钱是未知的,危险却是肉眼可见。
这也是商人最不愿意与官家有所纠缠的原因,做得好是功德无量,做不好就是罪责难逃。
第278章 老二的信
许默的话让兄妹们都沉默下来。
他们希望郑如谦的生意热烈红火,但又怕他遇到危险。
他们也希望三哥吃到肉,希望边疆的日子不要那么苦寒。
其实这是一道选择题,送货就是选方恒,不送货就是选郑如谦,手心手背都是肉,实在难以抉择。
良久,长宴轻声道,“不用我们选,二哥已经选了。”
这封信应该寄出有段时间了,按照信封上的内容来推算,郑如谦已经抵达安水郡,正在扩大作坊,往边疆送肉。
“再说了,也不必太过担心。”长宴缓缓分析,“给军营送肉本身是一件好事儿,天家也想给边疆战士吃好喝好,只是碍于国库空虚捉襟见肘,二哥若是真的能够将这条线办起来,得到的嘉奖远大于弊端。”
这就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原理。
反过来想,水能覆舟,但也能载舟啊。
郑如谦之所以胆大包天,必然也是想通了,这件事做大后惠国惠民也惠自己。
“老二成长了。”许默感慨,“四年的时光啊。”
他们从一群孤苦伶仃的孩子,逐渐拥有自己的钱财,拥有自己的思想,再拥有自己的未来。
可不管走得有多远,步伐有多大,他们都没有忘记初心,都还是那个善良的自己。
许默站起身,取来笔墨纸砚,笔尖游走,丝滑迅捷。
“我会告诉老二,我们支持他,但也请他保重自己,保护好身边人的性命安危。”
“会试已经结束,自我感觉颇为良好,还请放心,四月若出捷报,会再寄去。”
“弟弟妹妹……”
当写到家人的时候,许默笔尖微顿,到底还是把江家的事情讲了出来,并在叮嘱郑如谦,莫要着急上火,一切对妹妹的生活没有影响,她还要开个做白水面的作坊,多挣些银钱。
末了,正要落笔。
姜笙突然出声,“告诉二哥,羊肉可好吃了,看看安水郡能不能养羊。”
原来还没死心呢。
许默忍俊不禁,提笔加上这句话,吹干墨迹以后装进信封,又用蜡油封上口,交给相熟的商人。
说起来,大渝王朝也是有专门送信机构的,叫做驿站,通常用来运送文书,或者通传捷报,八百里加急那都是常有的事儿。
但有一点,这个驿站只为天家服务,偶尔帮世家大族捎带点手,其他的再不会管。
普通百姓想写个信,多数靠返乡人捎带,少数见多识广的会找游行商人帮忙,再附上些许银两当做酬劳。
当然,并不是每件寄出去的信封都会如实抵达,丢弃和损毁都屡见不鲜。
晋朝就有个人叫做殷洪乔,离任归乡时就收到过一百多封信,都是异乡人对于故土的思念,却在转身后被殷洪乔扔进水里,并念叨,““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我殷洪乔又不是信差!”
此后人们常常用“误付洪乔”来比喻信件丢了或没有送到,可见寄信也是个大难题。
幸好郑如谦有点能耐,他四处奔波这几年不仅帮忙捎带过不少信件,也结识了不少同样南来北往的商友,真要是递上两封信,称得上十拿九稳。
而且根据商人们赶路的速度,时间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从边疆送来的信,居然用了不到二十天。
而从丰京到安水郡的信,就超过了二十天,才被送到郑如谦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