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手按在窗上,忽然好奇地问:“业主本人提过需求吗?”
设计师:“提过。”
“他对房子的要求是什么?”龟龟开心地问,“我好像猜不出他会提啥需求诶。”
设计师:“……”
设计师说:“能睡觉。”
余思归:“…………”
“还有你开心。”设计师说。
归归愣住了。
阳光明媚地洒落,设计师将笔记本一收,无奈道:“业主挺随和的,我和他打交道的次数并不多,但觉得他是挺能吃苦的那种人——对很多东西都无所谓,但却希望您开心。”
“所以这个房子他想让您做主。”
设计师说:
“盛先生唯一一个要求是,希望能把它装修成,他和您的第一个家。”
-
……
中午时分,北国太阳毒辣花白,三十多度的天晒得归归头皮发麻。
设计团队里来负责对接的杨工开车走了,思归又低头看了眼手中钥匙,心里忽然泛起一丝说不出的酸软滋味。
和他的第一个家,吗……
北京并不是多么美好的城市,归归从小就知道。
她见过年轻妈妈为留在北京的挣扎,和妈妈挤在宿舍时,见过北京仿佛烟也化不开的霾,也见过生活躺在罐底的窘迫。
余思归眉眼不受控制地一红。
她穿过小区里的鹅卵石路,走上北京街头。
街头杨树冲天,道路上的风炽热绵长。
思归离开北京已久,走时年龄又太小,早就想不起原先和妈妈一起手牵手走过的路在哪里。或许就在这附近,也或许早已被填平。
-
大学里正是期末周,气氛多少有点剑拔弩张。
归归没进校园,径直去了学院楼下等盛淅,他今天有个小论文结题,忙得脚不点地。
还没到饭点,整个学院大厅里空空荡荡的,交叉学院并不大,培养阶段又很注重应用,楼下有些面向高年级学生的讲座海报。思归对着海报瞅了半天,头一扭,看见了一份本届新生的姚班、智班的招生考核方案。
“……”楼上,传来论文结题时,剑拔弩张的静谧。
有教授在冷静提问,间或传来一两声其他专家插话,还有学生被追问得如鹌鹑一般的声音。
录取通知书都还没拿到就又要接受下一轮考核……思归叹了口气,早知道这天会来,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她无意识地挠了挠头,仔细读完新的报名方案,又拿出手机备忘录认真记了下来。
二楼的报告似乎告一段落。
思归找出报名表,楼上则传来两名评委的交谈声。
“你问的问题太偏,他们肯定都没考虑过……”一个评委道。
第二个评委道:“迟早都得来这么一轮。工科学生的思维都停留在课本里,停留在理想模型里,这怎么行?工科,工程学,就是那种你在纸上一看觉得很完美,肯定行,结果去现场一看,每个都事与愿违……要我说,这才该是工科生的第一课。”
“说是这么说,不过那学生做得还可以吧?”第一个人倒是挺满意,又咋舌道:“综合素质真是强……”
那人说:“凑合过关。”
学院大厅没开灯,瓷砖将两人对谈弹得很空旷。归归在姚班报名表上写自己的名字,又写上籍贯——
接着,听见一个人揶揄道:
“老盛,在你眼里,那都算凑合?”
第一百一十章
思归想起妈妈也曾说过——工科之中, 图纸与现场的区别。
假如说理学是宇宙的基石,工学就是人类在基石上迎着狂风,建起的堤坝。
它是为解决人类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诞生的, 是千万人的血汗, 千万人的积累, 是一场持续上千年的迁徙。
——是实业本身。
归归怔怔看着那两名评委远去,其中一人似乎并不是学校的老师, 而是外聘的专家, 下午就要去机场, 日程十分紧迫。
培养方式似乎比她想得还要……切实, 归归想。
这大概是哪个应用领域的专家甚至领头人,却会深度参与本科生的培养。
“……”
大多数本科培养都不会这么深入,也不会这么联系实际。对99.8%的高校来说, 本科生培养多少都带着点照本宣科的意味, 出发点多是「他们能不能找到工作」,但是这里的培养方案,出发点却是「他们能不能承受接下来人生中所能面对的所有挑战」。
思归隐隐地察觉到,这就是顶尖学府对学生的要求, 与他们所拥有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