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她摇了摇头。
然后龟龟老师苦涩道,“但是淦里吗。”
盛淅:“……”
上课铃响,晚自习只余哗哗的翻书声。
先修班内卷化严重,晚自习纪律向来不错——互相竞争的风气严重,在这环境下几乎所有人都是争分夺秒的。
这是一种高考大省的觉悟。
高考的难度可能和卷子有关,但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与它真正的难度紧密相连的是——名额。
既定的名额。
人口大省,省内却只有三所211以上高校,历年一本率只有9.82%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地方。
入校第一天,在级部主任的开学演讲中,他曾说过一句话:
「这地方不相信天才。」
这个班将这句话体会得淋漓尽致。
-
余思归埋头写语文卷子的时候,盛淅忽然以胳膊肘碰了碰她。
窗外下着乌黑的雨,余思归一愣,抬起头来,盛淅看着教室门口,压低了声音:“十二年?”
“对。”余思归写卷子写得发懵,“我回来的时候也就四岁吧。”
盛淅看向她:“之前的时候是住在哪?”
“我说了你也不认识的嘛,”余思归用圆珠笔挠了挠头,“大石桥你知道么?现在好像叫紫荆公寓了……我那时候它还在建呢。”
盛淅:“听过。”
“哦?”余思归好奇地看向他:“你也去过?”
盛淅随口道:“这倒没有,但确实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知道你妈当年的课题是什么么?”
余思归一愣,这话题突然变得十分专业。
对面的少年人眨了下眼睛,专注地盯着她,教室静谧地响起同学的叹气。
“十二年了,”余思归托着腮,若有所思,“怎么可能记得清楚……不过我记得是光刻蚀刻什么的?课题组里人特别多。”
盛淅愣了下,随即很浅地笑起来。
“是吗。”
他说。
雨声中,余思归思忖片刻:“当年那项目挺大的,但是流产得也无声无息,现在都转行去做别的了。我妈现在在做Semiconductor。”
盛淅一言不发地看着她。
“……就是半导体,十年来不冷不热的一个热点吧,”余思归很粗略地解释了下,又顺带拉了个皮条:
“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她实验室见习。”
盛淅笑笑:“再说。”
“——考虑下,朋友。初中以上物理知识即可参与,她非常欢迎。”余思归很熟练地拉皮条,祭出柳敏女士课题组的隐藏见学项目,然后低头继续肝作业。
-
长夜落雨绵长,教室里灯微闪了下。
盛淅独自一人看了会儿窗外,片刻后将目光收了回来。
-
……
非住校生的晚自修只能上到九点二十,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毕竟再晚点就没有公交车了,而且太晚了,路上也不太安全,算是一中最后一点人性化之处。
余思归向来和刘佳宁一起走,佳宁家离学校两站路,余思归则步行就能回家;一般是思归将朋友送到公交车站,陪她等会儿车,然后她自己步行回去。
俩女孩子撑着同一把雨伞出校门,在公交车站等车。
梧桐在夜里淋着雨,淅淅沥沥的,公交车站人寥寥无几,路灯下只有个没打伞的女同学一起等车。
余思归举着伞,小心地看了那淋雨姑娘一会儿,辨认出她是六班的,对刘佳宁说:“那女孩子我认识。”
刘佳宁一愣,目光看了过去。
“……”
“记得她吗?”余思归小声问。
刘佳宁怔怔看了会儿:“记得。”
余思归小声开口道:“那个……同学?”
那女孩一瞬迟疑,抬起头来。她穿着本届高一的的校服,几缕头发被雨水打湿,黏在脸上,脸孔白皙地映着路灯。
仿佛完全不怕被淋湿,但这世上没有人无缘无故地淋雨。
余思归知道她。
“你和我们挤一把伞吧。”
思归说,示意了下旁边的刘佳宁,两个人腾出点地方来,“你应该和她是一辆车。”
那姑娘惊诧地看着她们俩,片刻后慌乱地道了谢。
夜阑更漏,梧桐在风里呼呼作响,三个女孩挤着同一把伞。
伞下,那淋得透湿的高一六班姑娘好奇地打量她,然后问:“你是余思归吗?”
居然认识我……余思归有点儿羞赧地想。
那女孩温和地说:“我对你有印象。你把藤苑中学的光荣榜包揽了三年。”
余思归心里冒出快乐的小泡泡,小声道:“我也对你有印象……我见过你画的画。它们非常漂亮,你是个有天分的人。”
“谢谢。”姑娘家笑起来:“你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