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朱阙(134)

作者:冠辞 阅读记录

原来时间已经过去这样久了。

“万岁爷祗告先帝皇陵回来了!请太皇太后娘娘的安!”殿外礼官太监扯着嗓子卖力一声吆喝把郁兮的视线拉回到了门边。

那是她第一次见他穿朝服的样子,明澈如一轮骄阳,冠冕似火,炽热燃烧着,他面向太皇太后行三叩九拜大礼,郁兮透过他看到了紫禁城日出东升,霞光万道的那一刻,美的震撼人心。

再然后是:

“保和殿降與了!”

“中和殿升座了!”

“午门上奏乐鸣鼓了!”

“万岁爷登基即位了!”

“万岁爷颁诏了!”

“万岁爷发布施政纲领,下大赦令了!”

“诏书出午门入龙亭上城楼颁布了!”

从此刻起,这座王朝正式颁诏改元,史称“兴祐元年”。

郁兮不能亲眼见证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她知道他此刻的心情应该像她一样风起云涌,波涛澎湃。

再次出现在宁寿宫众人面前时,她才真正适应了他的身份,郁兮默默端坐,在众人对皇帝的关怀问候中良久的望着他,她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太多内容。他是皇帝,这样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他览瞩的是天下万里江山,听闻的是泱泱大国的华美乐章。

也许她跟他见闻的那些事物比起来卑微渺小,可是他没有忘记她,目光拂开周围的一切朝她看了过来,他眼中的深渊中又起风了,这次她看到了明媚日光照耀下,他眼底淙淙流淌,隐藏的那条溪涧。

第55章 封后

登基大典后紧接是兴祐帝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徽号并进金册, 金宝的礼节, 最后是封后大典。

后位的归属因为有绥安帝遗命的加持和太皇太后, 皇帝的通力斡旋,宫中无需承担力排众议的风险, 钦天监就定下了日期。

九月初一, 又是需要早起的一天, 中秋那时蟹肥膏红停留在舌苔上的鲜香才过去不久, 月明之后, 是郁兮人生发生重大转变的节点。

内务府一早就送来了皇后的朝服,朝裙, 朝珠,仅仅是冠帽就有二十八顶,朝冠八顶, 其他冠帽二十顶,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礼节。

郁兮立在承乾殿玳瑁大镜前在众人的服侍下换上了明黄绸绣金龙袷袍, 一左一右的太监宫女蹲跪在地上拉平她的袍角,云肩,马蹄袖上, 腋下的绣金云龙有种苏醒后,勃勃上腾的姿态。

金錾扁方压在脑后挽起了她的燕尾, 东珠朝珠戴上颈间做了胸前云龙口中的玩物。就连手指上也戴了金里镶翠嵌珠戒指作为点缀。

最后冯英细做检查把佩挂于她朝褂第二颗纽扣上的五谷丰登彩帨捋平后,让觅安端起金累丝镶珠凤冠戴在了她的头上。

郁兮望着镜中的自己,完全像是陌生的另外一个人,日光从冠顶叠起的那三层金凤的雕镂中透过, 在地砖上描绘出凤舞。

觅安红着眼最后叫了她一声“格格”,又看向一旁的辽东王福晋:“……福晋您瞧,这么的,还真有些送格格出嫁的感觉……”

金氏提起帕子掩唇,眼含泪光笑道:“可不是。我的桓桓啊,总算是没有被辱没。”

郁兮从额娘的口中大致洞察出了封后仪式的规格,应该很隆重。但当乘着皇后仪驾凤與经过午门,揭开明黄缎垂帘在太和门上下轿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紧张屏住了呼吸。

太和大殿前按班站列着文武百官,王公贵戚,此时此刻起她才意识到,她的身份牵动着内外朝,牵动着天下人心。

吉时已到,太监们鸣鞭净场,午门上钟鼓齐鸣,中和韶乐奏响。郁兮抬步往前方走去。

追随她身后的视角看出去,途径太和殿广场的过程中,那些双龙纽云龙纹编钟,銿纽桥口缚钟,碧玉描金云龙纹编罄,特罄,金漆彩画云龙纹建鼓,搏拊,云锣,红漆木犊排箫,斗笙,筒角共同奏响的乐曲声势浩大,庄严肃穆,回响在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苍穹下。

郁兮眼尾的余光掠过百官袍服上的补子,脚下的地砖上有隐隐震动的感觉,她想起了大年初一初入宫城的那一日,他指着太和殿告诉她,“这里是紫禁城的二进院儿。”

那时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迈进太和殿,成为这座宫城的主人。沿着长长的御道走下来,她也终于领悟到了他对那个至高皇位的畏谨,面临接管天下子民苍生的大权,不论早晚,没有一个人是能够提前准备万全的。

踩着丹墀一侧的台阶登上殿前的三层高台,她看到了太和大殿下的他,明黄一抹身姿,有朝阳喷薄欲出之势,站在皇城的轴心中央的天子,紧握一国江山,王朝命数。

郁兮跪身行礼,礼乐渐消,剩下初秋倒影在地砖里的一汪蓝,礼官太监扯着嗓子宣告封后的诏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