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和他的女人(127)
作为一个老师,我不太懂这方面的法律,也不太懂社会学。但我知道,一个做人有底线的人,是不会去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的,特别是这种拿着别人的生命健康当“儿戏”的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的基础教育成果,在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显现。
倒推一下,如今这些制假售假者,他们的童年教育是怎样的一种状况?他们当年是否受到了合格的德性教育或者人性教育?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说,(1896年发表的《古议院考》),“民智未开不可骤兴议会制度”。从这些制假售假者身上,我们至少看到,今天,在“道德、法制、民主、公正、诚信”等方面民智未开者,还大有人在。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中国在道德、法制、民主、公正、诚信等方面是否还存在大量“未开化”的人?就要看今天的教育是否能完成“民智未开”的使命。
人常说,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
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当“功利”占据了一个人做事的全部境界之后,“利益”便成了做事做人唯一的目的。焦虑和算计充盈其中,人性的底线就会被轻易逾越和突破。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人有贪婪的欲望。
人为何会有贪婪的欲望?佛教里面其实讲的非常清楚:就是因为人“无明”。“无明”即:没有智慧,或者缺少智慧,对人生的意义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决定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人的智慧。
苏格拉底曾说:“美德即智慧”。
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世俗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
在一个逐利的社会上,人际关系必然复杂。如果大家都能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多多地关注自己生命和灵魂的需要,约束物质的贪欲,人际关系就一定会单纯得多,这个世界也会美好得多。
让我们回到中小学的校园,通过孤儿赵长兴,我发现,和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相比,他的道德品质更显重要。
通过教育,我们提高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那学习对他而言,其实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
怎样实施科学的德育?才能培养出一个懂得人生智慧的下一代,至少让我们的下一代守住人性的底线?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尝试。
第八十八章 育人心得
一、教会孩子终生以书为友,让孩子从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汲取人生智慧。
优秀的书籍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力量无疑是巨大的。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很大程度上,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不读书,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不去享有和占用这笔宝贵的财富,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鬼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中写到: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孩子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教会孩子一两项才艺,让孩子在美的氛围中掌握健康的生活情趣。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才艺看作一种技能,与道德无关,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甚至是旅行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古人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他们早就意识到,健康的才艺,雅致的生活情趣,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且在人的道德素养的习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们想想啊!当这些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充满一个人的生活空间的时候,他还有时间去勾心斗角吗?他还有精力去制假售假、胡作非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