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霜台+番外(360)

作者:星津归春洲 阅读记录

沈匕为官也有十载,加之自己确无靠山,只毕恭毕敬地替自己辩解了几句,便不再多言。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沈匕忍气吞声也是怕将这些人得罪了透彻,日后势必变着法儿地在他背后捅刀子,拉他下马。

鉴于有人直接在朝堂上斥责这位新任的按察使,皇帝为免此事闹大,便暂停沈匕之权,责令其在府中静思己过。

沈匕向来能屈能伸,且明察秋毫,善于识人眼色,既然皇帝都已开御口,那他便也不再辩解,只唯唯应了。

下朝后见着那位检举他的官员,沈匕竟主动上前与之攀谈。虽未将那些不实之罪揽在身上,但也谦虚地说自己欠缺阅历,有时不太懂避嫌,所以难免让人误会,此番领了圣命,定然回去好好思过,同时也希望时时得明人提点,以作警示。

但那位官员一向心高气傲,且最是瞧不起布衣出身之人,是以并未理会沈匕,直接将其视作无物,拂袖而去。

沈匕才刚任按察使,职权尚未行使,便被同朝之人捅了刀子,并与之结下梁子。

若说沈匕不记恨,那是假,他可不是大度之人,只是羽翼未丰,还需再忍耐下去,暂且按捺下不发作而已。

这一思过便思了三个多月,期间唯刑部尚书去看过他两次。

尚书去时见沈匕北窗高卧,每日只读书写字,既不颓唐,也无不平之怨,更是不违皇命,一心一意在府中静思己过。尚书由此越发欣赏沈匕,觉此人不追名逐利,且从善如流,进退有度,日后定会有一番作为。

三月之后,刑部尚书在朝会时提及谨遵圣命而在府中思过的沈匕。

不过,尚书未替沈匕言半句求情之辞,亦未对其谦敬之态有所夸赞,只是似突然想起那般模模糊糊讲了几句沈匕在府中的状态,以此让日理万机的陛下想起朝堂里还有一位未得赦令的新按察使已赋闲在家三月有余,该重新下令启用了。

果不其然,刑部尚书看似无意之言当真让皇帝想起此人,随即赦其禁令,即日复职,停职三个多月的沈匕这才重回朝堂。

自那以后,沈匕为人处世便更加小心,一壁在刑部尚书跟前大谈理想抱负,一壁又韬光养晦,隐其锋芒。

后来,众人也觉沈匕不过是沽激虚名之辈,根本威胁不到他们的利益,便逐渐放下对沈匕的眈视,且断定其掀不起什么风浪。

沈匕善于伪装,无人识其麒麟皮下藏些了什么。是妖魔鬼怪?还是磊落君子?

在刑部尚书的一路提携下,沈匕地位渐稳,虽未扶摇直上,但总算在这勾心斗角的朝堂里站住脚跟,也开始与同僚论交,而不再是一株长在墙角的孤草。

随着沈匕官位日趋上升,巴结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这才开始展现手段。

当然,当初那些将他踩在脚下的人,首当其冲遭了报复,已是刑部侍郎且手握实权的沈匕将这些人的陈年旧事一一挖了出来。

直到落入牢狱之时,这些人才恍然明白过来,沈匕这些年,一直在扮猪吃老虎。本以为此人只是混个功名,得一安生,谁知却野心勃勃,不过悔之晚矣,只恨当年没有将事情做绝,把这个崭露的头角一刀削去。

拔出萝卜带出泥,上达朝士,下至县丞,查办了很大一批人。

刑部沈侍郎由此声名鹊起,皇帝赏识其手段铁血,刚正不阿,又不畏强权,敢清蠹居棊处,直接将其提调至大理寺,任少卿。

大理寺少卿论品阶虽比刑部侍郎要低,但权力却比刑部侍郎要大。

而且,朝臣无论官阶高低,凡有违纲违纪之嫌者,皆归大理寺审讯,只是遇重案要案之时需报请三司会审。

能入得大理寺,沈匕自是欣然。

由此,大理寺少卿沈匕开始在大理寺大展拳脚。

又过了几年,政绩突出的沈匕顺利升任大理寺卿,全权掌管大理寺。

此人办案极有手段,且是出了名的狠辣,再硬的嘴,一旦碰上他,也能轻而易举地撬开,在朝中,威望很高,但也极遭人恨。

若沈匕循着这条路一直往前,不偏不斜地走下去,有朝一日能位极人臣也未可知,可偏偏他野心太重,且自恃其才,坐上大理寺卿之位后益发骄纵,竟干起里通外敌的勾当。

当小宗使通过王许顺藤摸瓜查到沈匕头上时,几乎所有知晓内情的人都难以置信,谁也不能相信堂堂大理寺卿会做出通敌卖国之事。

要知道,这位大理寺卿在查处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同僚之时,每每都是一副痛心疾首的做派,连说不该。

世人皆以为沈匕是一名公正廉明的好官,谁能想到这位出了名的清官,竟暗中行起最令人不齿之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