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谋(48)
不料,几月前,陈某珍的亲生父母找了过来,拿着一份DNA亲子鉴定书,说要把亲生女儿领回去。
他看对方,男的西装革履,女的洋裙名包,二话不说就让陈某珍跟他们走,过上富足生活。直到开学前,过户手续才办好,陈某珍已跟原生家庭离开。
最后,陈父虔诚地向学校致歉。
小编总结语:你怎么看?
“你怎么看?”谭山崎被这几个字逗笑,拿腔作调地抬起头,“看完了,下一个弯儿呢?”
周霏接过手机来,又摁了几摁,重复刚才的操作,谭山崎偏头一看,好家伙,有好几个窗口。
“第二个。”周霏把手机递给她。
陈父撒谎。
第二篇报导中,经警方查证,陈父所说的一大段话,只有前半段是真实的,后半段是捏造的。
校方坚称陈某珍平日里是个乖巧、责任心强的好学生,做事不会如此不负责任,且她与班上同学,班主任关系和谐友好,不可能出国也不告知朋友们一声。
其次,陈某珍是个学习成绩优越的学生,此前她已被保送高校,陈某珍一走,那么这个名额就空了出来,东山一种的录取率又低了一些,而高校那边,校方也不好解释。
再三衡量,校方坚持让警方彻查,至少得交出陈某珍出国的确切证据和文书,好让他们跟高校有个交代。
这不查还好,一查,整桩事件的性质都变味了。
陈父证据是拿不出来,一口咬死是亲生父母带走陈某珍。
这更使得校方和警方心生怀疑,却又没有证据搜捕陈家。
就在进展停滞,各方人马没有头绪的时候,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年末。
十一月份,一个穿着东山一中校服的女高中生来到东山派出所。
她口诉说,在今年(2009)暑假,七月初,陈某珍曾与她发过暑假出游的出行车票等,车票显示她的目的地是距离东山几百公里外的古镇。
不久后,女学生被父母送回老家过暑假,因着手机流量只有30M,超出1M收费1元,用完当月流量,她就会把手机撇到一边。
不久她就忘记了手机的存在,亦跟陈某珍暂时断联。
等到八月底回到东山,准备开学高二,她曾联系过陈某珍,从她给出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后来陈某珍没再联系过她,当女学生发出‘你回来没有?’‘怎么不回我?不会是玩的不知今夕是何年了吧?’诸如此类的话语,可始终都没收到陈某珍的回复。
九月,她前后看到陈某珍的家长来到学校、校园新闻社报刊相关、得知陈某珍出国的消息,其中包含亲生父母、弃婴、领养的关键词,她看得一头雾水,云里雾里,这些陈某珍从没有跟她说过。
直到上周警方到学校排查陈某珍的人际关系,她才渐渐醒悟过来,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信息差使得她以为陈某珍安全地待在某个地方,可实际上陈某珍一直不回消息,这一点已足够提醒她,陈某珍此刻并不安全。无论是身,还是心,总有一点不安全,否则陈某珍没道理会无视她的消息。
除非她根本看不到她发送的消息。
那么陈某珍为何会看不到她发送的消息?这不就代表她出意外了?没有人身自由?
于是这个周末,学校一放假,她就立刻来到东山派出所。
民警们看完她与陈某珍的聊天记录,立刻出警前往几百公里外的古镇调查,七月份是否有这么一个高中生曾到当地旅游,并在古镇里逐个店铺排查,最后有七家商铺认定,他们曾经见过这个小姑娘。
得到古镇返回的消息,派出所当即出警上门调查,找到陈父。
最初,陈父仍然认定有原生家庭的存在,是他们接走了陈某珍。
民警与他周旋片刻,确认他的供词与之前无异,便问出:“你是否知情陈某珍曾于七月出游古镇?”
闻言,陈父表情一僵,瞳孔猛地收缩,对上民警的双眼,又仓促移开躲避视线。
民警再问一遍。
陈父盯着地上的瓷砖缝儿,依然不发一言。
俩个民警面面相觑,心想糟糕,这表情,这反应,铁定是出事儿了。
心下更急了,猛拍桌子,“糊涂啊!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干嘛?娃儿到底去哪了?是不是出事儿了?再找不到人,你就会被定为嫌疑人,这时候不说,到时候成立专案组调查,从你身上搜出点什么来,那性质就变了!就算你不是主导者,不是主犯,你也是包庇犯!也是要吃牢饭的你懂不!”
一连串嫌疑人、主犯、吃牢饭的字眼,就像一把机关.枪在‘突突突’,把陈父吓得不轻,心惊胆战,很快就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