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125)

作者:戏余朝 阅读记录

戴梓从袖中拿出图纸和胤礽写的法则,又请旨道:“皇上可否再赏臣一方书桌?”

康熙刚消下去的气又堵了回来。这厮岂止得寸进尺,简直就是得寸进尺!

他正想再教训几句,又见儿子也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怕再耽误下去再冻着儿子,只能僵声吩咐:“去抬张桌子来。”

梁九功憋着笑,招收让伺候的小太监抬上书桌,放在大殿的正中央。

戴梓道过一声“多谢”,把手中的两张纸展开放在书桌上。

他指着其中一张的图样跟胤礽说:“殿下曾与微臣说,这火铳的腔管最是要紧,普通的铁质不能承担火药射出时的冲劲。微臣与工匠商量,在冶铁时对熟铁多加锤炼,再卷起铁管,可多次试做后效果还是不行。”

“具体如何”胤礽盯着图纸,“难道是火铳炸膛,或者威力不够?”

虽然明面上不显,但其实他还是很乐意跟戴梓聊聊火铳这事的。他手里有理论基础,戴梓则有实践的经验,这次两人交流,说不定还能擦出新的火花。

戴梓想了想自己造出的那些失败品,认真道:“殿下说的这两种情况都有发生。臣试了多次,都达不到那日殿形容的威力。”

“你是如何造出火铳管的?”胤礽好奇道。

“这管子没有固定模具,臣便叫工匠一点点捶出腔筒。”

胤礽微微点头,具体尺寸他在图上标注过了,若是戴梓照着做,制作的上倒没有问题。他已经从系统那里又详细的了解过一次火铳的工艺,知道没有所谓机器帮助,人力打造腔管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他摩挲着下巴想了一阵儿,又指着图纸又戴梓将,“那冶铁时,可有加入木炭或是其他矿石?”

“这正是臣要问殿下的地方”戴梓明显振奋了几分,“臣看了殿下所写的将生铁或熟铁冶炼成钢的方法,也叫工匠按照这办法试了几次。但工匠们以前从未用过此法,所以总是掌握不好火候。殿下可有办法?”

听胤礽说完腔管的问题后,戴梓同时还想到,这火铳内膛线他之前也是用生铁做的,想必也是因为材料问题,才导致的威力不足。

他急忙说:“这温度事关重大,还请殿下一定要想办法。”

胤礽同样着急,心思略一转,自言自语说:“这还得找个工业温度计测量一下才行。”

他相信工匠们造高炉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淬炼矿石的温度至少要两千度以上,火候的掌握也很关键。以往工匠们还可以根据火苗的颜色判断个大概,但高炉是密封的,肯定是看不到颜色的。所以一定的辅助测温手段很有必要。

可是现在去哪里找工业温度计呢?

戴梓头一次听说这个词,一脸疑惑的问:“殿下说什么?”

胤礽赶紧转移论题,“这个孤来想办法。你叮嘱工匠们,锻造时高炉的温度一定要够,不拘是木炭还是煤,能助燃的东西通通烧起来就是。”

他想了想又补充,“还有这火铳前匣中所用火药的分装,先生是否按照孤所说的,让匠人们捏实成丸状?另外,这火铳中还需填充一种铅制的弹药,那个是否也叫工匠做了?”

考虑到工匠们不可能只靠手工就锻造出子弹的弹头来,所以胤礽才选了米尼式火铳的制作方法写出来,要的就是火药的制作和填装相对简单。

“火药没有问题”戴梓略一犹豫,又说:“只是这铅的原料,工匠那里没有,还需皇上下旨,叫人开采些来。”

“铅矿甘肃一带就有,叫费扬古着人去采便是。”胤礽随意道。

费扬古此时想必还在跟准噶尔拉扯,比谁更有耐心。闲着也是闲着,那么多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戴梓也是这么想的,便也点头附和。

他又问:“殿下,您图上所画的,制造铅制弹头的模具,只能用您说的钢来做吗?”

“一定要”胤礽郑重道,“普通的铁器受压时易变形,做不出这种弹药的规格。”

戴梓一时也陷入两难,工匠们掌握不好火候和加木炭的量,练不出钢。练不出钢便不能做出制作弹头的磨具。那这做新式火铳的进度又得耽搁了。

康熙听着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的热闹,也早就无心批折子,看了看昭仁殿里摆着的座钟,正想提醒两人时辰差不多了,不妨明日再说。

却听戴梓突然说:“皇上,微臣请旨,请皇上准许明日请太子殿下与臣一同去景山,看工匠们如何制作火铳,好及时指正其不妥之处。”

康熙:“...”朕忍你很久了,你不要太得寸进尺啊!

胤礽见他汗阿玛脸色已经铁青,赶忙上前打圆场,“今日天色已晚,先生还是先出宫休息,明日再谈这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