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回家,还在楼下就听到家里在吵架。我走上楼,吓得整个人在抖,脑海里想着妈妈把那条白裙子从床底翻出来了,正暴风骤雨地呼啸。
我哆哆嗦嗦,走过隔壁裁缝家昏黄的窗户,推开家门,妈妈的嗓音像某种类似凿子的穿透力极强的工具,劈头一阵敲锤打凿,说,他家里跟你八百年不来往,你随三百块的份子钱?
吴建国你就这么爱当冤大头充脸面!
你随份子钱别人就瞧得起你给你脸了!你一个开公交的打肿脸充胖子给谁看?
爸爸吼道,老子赚的钱老子想怎么用怎么用?我欠你们的?我该养你们?
我惊魂未定,侥幸的情绪瞬间被烦躁、无力、疲倦和羞耻所淹没。钱钱钱,又是为了钱!
凿子持续敲打,撕扯。
养?你挣多少钱了谈得上养?王菊香女士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对他展开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打击和羞辱,父亲被重重压制毫无还手之力,他转变策略,充耳不闻,他沉默,无谓,泡着脚,剔着牙,陪她演一出高级的荒诞喜剧。
我痛苦地在母亲源源不断的背景音中写作业,半夜了,母亲还不消停,她诉,她怨,她像一个持续在装修凿墙的空房间。
我突然吼道,你不要再念了!你讲给谁听,他听你一句了?天天就是钱钱钱,烦不烦哪?
装修停止了。母亲看着我,怒气冲冲,她下咒似的说,吴润其你这伢儿以后没得出息。
她说,你跟你爸一样,丁点儿本事没有,就晓得冲我发脾气。
你们都没有良心。就你这样子,你以后嫁人要被你丈夫赶出来。你婆家也要骂你妈妈没教好你。
我喊道,你那么有本事又怎么样?还不是天天洗床单,你老公拿你当保姆,不尊重你,看不起你。你又过得有多好?
安静了。我们那个从来没有安静过的家,终于在那一刻安静了。
连爸爸脸上那故作胜利的神色也收敛了。
妈妈震惊地看着我,我忽然发现她的脸衰老,丑陋,憔悴,灰败。
她穿着一件白汗衫,汗渍浸黄的穷苦的白汗衫。内疚和痛苦让我突然想落泪。我想到秦之扬送的白裙子。
外人的善意那么容易,就像亲人的恶意一样,遍地都是。
我站在原地不能动弹,我从我的头顶飞了出来,悬在白炽灯的上方,俯视着我从小长大的家。
灯光昏暗,瓷砖裂缝,搪瓷缸掉了釉,木柜子裂了漆,墙壁上的旧报纸油黄卷曲,狭小空间内处处都是撕裂的伤。经年累月,无人修葺,老旧的家已是伤痕累累。
爸爸妈妈,我就要去死了,你们知道吗?我不想再活在这个家里,当你们的女儿了。
……
我从墓地回来,去菜场买了菜。不太新鲜,恐怕又得遭一顿数落。
进了筒子楼,上走廊,开锁,推门。屋子闻起来潮湿,腐旧,几十年了,也没什么变化。
爸爸还是公交司机,妈妈工作的招待所因城市规划拆迁,早就关业,如今在超市上班,晚上六点回家。
在那之前做好饭菜,免听她一顿埋怨。
我洗菜,切菜,淘米,煮米。刚关上电饭煲,手机响了,是郑警官。
他说,上个月我手底下的小董给你打过电话吧?
我说,是。
郑警官说,那小子案子了解不透彻,说话跟杵子一样,你别想多。
我说,知道。
郑警官说,你清明回来没?
我撒了谎,说,没有。
他没多问,说,挂了。
我说,李桥爸爸怎么死的?
他说,照现有证据推测,被人从船上推江里了。
我说,谁推的?
他说,李桥嫌疑最大。
郑警官第一次联系我,是十年前。
那时我已经在省城上学,有半个学期了。他找到我学校,询问我们四个的「离开计划」。
他说,最先调查到夏青。
事发当天,有个流浪汉在附近停靠的驳船上睡觉。他隐约听见两个男子争执的响动,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少年起了冲突。
他酒喝多了,睡得迷迷糊糊,没去管。早上醒来就忘了,他趁船主没来,下船开溜,撞见夏青晕倒在岸边,两只脚泡在水里。
他吓一大跳,以为是具死尸。后来警方询问,流浪汉勉强回忆起夜里的声音,可惜风大酒醉,记不真切。
至于夏青,讲话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无法沟通。
郑警官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跟夏青交流,唯一得到的信息是吴润其和秦之扬这两个名字。
郑警官说,我们怀疑,李桥杀了他父亲,逃了。
我不评价,只把我知道的一切,把我们的「离开计划」告诉了他。
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我说的一切对他办案没有任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