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中靠种田求生(59)
这样泡水能让种子快速吸水,让它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不停地催促它吸收水分,等喝饱后,外皮会膨胀软化, 氧气伺机侵入种子的细胞里, 细胞分裂、生长、破皮发芽。
这样的提前浸泡, 不仅能提升发芽率, 还能早早的淘汰掉劣质的种子们。
至于像山药这种根茎类的,它们会自己发芽。你只需要把发芽的部分切成小块, 埋在草木灰里, 将切开的表面消完毒后, 放在阴凉处晾晒一天左右就能播种啦。
他们两百多平的耕田共分成了去七片, 主食为先,其中有两片用来种植小麦、粟谷等谷物类农作物,大豆、红豆和山药再占两片,剩下的就是用来做些麻类、棉花和蔬菜。
之所以特意开垦两片豆类植物, 不仅是为了吃,更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一般来说,如果在同一片土地上反复地耕地,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变成荒地,农作物的收成也会一年比一年差。
所以需要定期休耕,给土地恢复时间。
而豆类植物就是改善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豆类的根系里含有特殊的细菌,他们有个非常厉害的功能——
把氮元素送回土壤。
而氮就是土地最需要的肥料。
当豆类作物收割时,把它们的根系留在土壤里,土壤直接获得了天然肥料。
所以,若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就一定要利用豆类作物进行轮作模式,这样你才能永永久久地收获到丰富的粮食。
等把这些种子浸泡完后,原初贝和程年又要去提水浇灌土地了,松土浇水,养肥土壤。
不得不说,为了伺候这片耕地,他们真的受了不少苦。
天天光是提水浇水,都得跑个十来趟。
后面真正开始种田灌溉时,那工程量想想都觉得害怕,所以程年已经开始研究水利工具了。
抵达小溪边,藏在石头缝里的地笼尤为扎眼。
程年迫不及待地放下水桶,捡起一个地笼,把笼子口处塞的叶子摘下来,用力地往水桶倒了几下,哗啦啦的水流顺着笼口流下。
乱七八糟的水草,夹杂着一些微小生物,一起进到桶底。
“哇,好像有不少小虾小鱼呢,你快来看,有两条大鱼。”程年弯腰往桶里看了看,然后兴奋地冲站在小溪口的原初贝招手。
原初贝惊讶的挑眉,这才开春就抓到大鱼了?
她也兴冲冲地小跑到跟前,弯腰一看,顿感无语。
这就是他说的大鱼!?
还没她食指长呢!
不过也是,比起别的那些指甲盖大小的虾米和鱼苗,这种长度,确实能算大鱼了。
原初贝蹲下来,把黑色的小鱼苗都捞了出来,只剩下透明的青虾米。这些鱼苗可不能捞走,要让它们慢慢长大,这样夏天就能吃到肥美的鱼肉啦。
小鱼们,一定要好好长大呀~
把剩下的地笼都捡起来,往桶里倒水,鱼苗捞出来。全部弄完后,水桶底部积上了一层薄薄的虾米,还有六七条“大鱼”。
再把这些倒入特意带来的小木碗里,小碗瞬间装满。
桶里提满水后,原初贝和程年带着收获返航,经过榆树林子的时候,程年在一片绿树里看到几株泛红的树木,看着异常眼熟,忙指给原初贝看。
那是几株香椿树,树梢上簇拥着紫中透绿的香椿芽。
程年越看越觉得眼熟,他皱着眉头回忆着,“那是什么树?我怎么觉得好像在哪看过?”
原初贝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眼睛发亮,“呀,是香椿芽呢。”
“香椿?”程年嘟囔着重复,愣在原地想了一会,看原初贝已经走过去伸手掰芽了,他也忙快步走向前。
刚走到树跟前,一股熟悉的味道钻入他的鼻尖,带着点丁香和柑橘的味道,这味道一下子打翻了记忆的盒子。
程年突然想起姥爷曾经说过,她妈最爱吃这口香椿芽。
他妈土生土长J市人,长在胡同堆里。J市老胡同路边种满了香椿树,每逢开春季,街坊邻居都会提着篮子,去摘些香椿芽炒鸡蛋吃。
据姥爷说,他以前经常带他妈去摘香椿芽。
后来家里发迹了,他们从胡同搬到大房子,他妈也从胡同女娃摇身变成富家名媛。许是突然发迹的原因,家里底子薄,好面子的姥爷把名声看得格外重要,从不肯被人看低三分。
自打那时候起,他就开始严厉地教育女儿,日日在她耳边提着教养、规矩几字,若是在外有半点丢面失礼的地方,回家就会被责罚。
不负上一辈的教导,他妈也终养成了克己守礼、讲究形象的贵女模样。
都说隔辈亲,向来严厉的姥爷倒是对他很亲切,特别是姥姥去世后,就更加喜欢在他面前絮絮叨叨那些从前日子,最爱说道的就是带他妈摘香椿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