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假坏(39)

老爷子似看透他心思,冷冷砸下话:“先欠着,回来接着跪!”

夏君岱:“……”

………………我是萌萌哒的章节分界线………………

南絮正为惠仁的事烦心。关键时刻老太太的事分走了她一部分心思。

上午她和薛晚晚跑了趟检察院。

回程的路上接到堂姐南柳的电话。

电话那头南柳音色轻柔,“许许,奶奶刚刚给我打了电话,说想回家了,让我去接她。不过我人在横桑,你替我跑一趟法慈寺好伐?”

半年前爷爷突发脑溢血,人没救回来。老太太大受打击,一蹶不振,消沉了好几个月。

法慈寺的静慈师太是老太太的故交,见她这样消极度日,就邀请她去寺里小住,换换心情。

这一去就住了好几个月。连过年都没回家,都是在寺里过的。

去的时候是南絮送的,回来叫南柳接。老太太一碗水端平,两个孙女谁都不让她闲着。

可惜南柳人在横桑,泰安那边的案子还没收尾,她暂时回不了青陵。分.身乏术,自然只能由南絮代劳。

南絮欣然应下:“我忙完手头的活儿就过去。”

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她昨晚刚跟老太太通过视频电话,一老一少聊了大半个小时,也没听老太太说想回家呀!今天怎么突然就想回家了呢?

不过转念想想老太太也确实住得挺久了,想家也正常。

领了差事,南絮挂了电话。

一直在律所伏案工作到下午四点半,南絮这才开车前往法慈寺。

错开晚高峰,车子一路畅通无阻。

两个小时后,南絮顺利抵达法慈寺。

三四月份正是青陵的旅游旺季,游客众多,停车场里车子都排满了,其中不乏许多豪车。

南絮绕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停车位。

南絮就拿了个手机,包也没背,捞起渔夫帽往脑袋上一兜,直接下了车。

——

南絮一个人慢悠悠地进了庙里。

青陵市多山,郊区一带地势陡峭,层峦叠嶂。法慈寺临山而建,寺内参天古树众多,浓阴蔽日,比外面不知道凉快了多少。

每年一到盛夏总有很多当地人要来法慈寺避暑,这里面简直就是天然的避暑圣地。

比起百年古刹永安寺,法慈寺的名声小了很多。不过青陵人信它,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寺庙,不比永安寺差。当地人初一十五总爱来庙里上香。

来的人多了,这香火自然就旺了。

南絮在路上跟老太太通过电话,轻车熟路往禅房方向走。

穿过大雄宝殿和济公庙,她脚程快,一点没耽搁时间。

禅房建在半山腰,地势更高,一百多级青石阶,曲折绵延。石阶尽头迎着天光,流云盘桓,久久不动。

两侧种着大片茶树林,低矮的树丛,蓊郁的枝叶,斑驳的日光照在上面,鲜绿的颜色看得人眼前一亮。

南絮顺着石阶往上看,一眼望不到头。日头有些刺眼,她不自觉眯起双眼,抬手将帽檐压低几分。

南絮一个人拾阶而上。

古树林立,细碎的阳光错落有致,在青石板上落了不少,光影悬浮,俏皮可爱。

她踩着光斑往上爬,丝丝缕缕凉风环绕四周,送来阵阵舒爽。

有风,爬台阶倒也没那么热了。

正当年轻,精力旺盛,腿脚也有力,没一会儿南絮就爬完了全部石阶。

石阶尽头是一个小院子,院子后面就是一间间规格一致的禅房,红砖白墙,灰黑色屋脊映衬着蔚蓝纯净的天空。

比起五年前,这里变化不少。房屋都统一翻新了一遍,刷了新漆,颜色素净。院门刷了红漆,门外立着一块木牌子,黑体字硕大显眼——

游客止步。

禅房是法慈寺师父们住的地方,游客一般进不去。

南絮站在院门外,檐角轻挂两只风铃,在风中飘摇,铃声脆脆的发响,悦耳动听。

风铃声与远处的梵音交叠,轻一声,重一声,好似从人心底飘过,平添几分庄严肃穆。

她摁了门铃。

等了一两分钟,一个小和尚来给她开的门。

小和尚与南絮一般大,二十出头的样子。他身穿黄色僧袍,剃光头,眉目舒朗,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

明明稚气犹在,却是少年老成。

衣袍被风卷起一个角,他双手合十,对着南絮颔首,“施主您找谁?”

南絮礼貌回礼,点头致意。她快速道明来意:“我奶奶是静慈师太的朋友,在这里小住,今天我来接她回去。”

“原来是南小姐。”小和尚了然于心,“师父一早就交代过了,您进来吧。”

小和尚主动侧开身体,让南絮进去。

两人擦身而过,南絮闻到了几丝清淡的檀香。

喻言时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