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识途(73)

作者:青山迟 阅读记录

“他爸意外走了后,其实是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的,那钱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到底有多少,但听说也就给了十来万。跳楼的那家人本身也不富裕,还要医治自己的闺女,为了息事宁人东拼西凑才掏了这点儿钱。”

厉戎听得很仔细,他心里有一种莫名的预感,刚才的那个不被待见的中年男人,会是这次西安行的一个转折点。

老大爷端起白粥喝了一口,才又慢悠悠地继续说到:“后来呢,他奶奶本来想用这笔钱供张卫华读书的,结果在去银行存钱的路上,被车给撞到了,那司机还肇事逃逸,报警也没找到人,最后在医院里没熬过两天就也去了。”

“张卫华他们家本来就没什么亲戚,这下就剩他一个人了,当时村里的邻居还会帮扶着点儿,后来他上完高中后出去打工,结果没两年又回来了,别人打听后才知道他打工的那个老板得病去世了,厂子也就没人管了。后来他就一直窝在家里,种点菜,有时候拿去卖卖,他三十来岁的时候有人见他实在孤单,就给他介绍了个媳妇儿,谁知道他媳妇在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一尸两命。然后过了几年,他自己又找了一个外村里的寡妇,没想到这次连婚都没结成,那寡妇在婚礼的前几天去河边洗衣服,一失足掉河里头给淹死了。”

甘棠似乎被老大爷讲述的这段经历给震惊到了,愣了好久才喃喃道:“这也太惨了吧……”

“唉,谁说不是呢,村长也觉得他怪可怜的,所以就在他老婆去世没多久后,不知从哪儿找了个算命的师傅来想要给他除除晦气。结果我听说,那师傅一见到他就掉头要走,说他身上有煞气,所以克死了他周围的亲人,还告诫村长说让村里的人都离他远一点儿,免得被他妨着。后来他就一个人搬到了村尾,平常也不再跟人接触了。”

厉戎若有所思地说到:“所以说刚才您才那么大反应,然后还不让他进门对吗?”

老大爷有些讪讪地解释说:“虽说不能迷信,但他身上发生的这些事儿我都是看在眼里的,咱中国不也有句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更何况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做,你们去村里面看看,他原来要好的那些朋友什么的,现在谁还跟他有来往?不都是顾忌着自己的家里人吗,都一把年纪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怕是一点儿小的风险也都不想去冒,事儿就在那儿明晃晃地搁着,不迷信不行啊。”

厉戎又问起另一个问题:“您还记得他母亲是大概什么时候去世的吗?”

老大爷似乎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这个不沾边儿的问题,低头回忆了好久,才隐约记起来一点儿:“诶,让我好好想想……那都好像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吧,他十几岁的时候,应该是八几年了。”

“八几年?您还能想起来吗?”厉戎问。

“八六年还是八七年?我真是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在那边儿那个庆山寺出土以后的事儿了,因为我还记得当时张卫华他们家是他母亲去上缴的文物呢。”老大爷不太肯定地说道:“你突然问这干嘛啊?”

厉戎不动声色地笑笑,面上一派诚恳,回答说:“我和我太太都不信什么封建迷信的事情的,所以还是想在明天临走之前去他家看一看。万一有什么我们能瞧得上的古董的话,也算是不枉此行了。而且刚才我看他脸色不太好的样子,到时候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甘棠瞬间领悟了厉戎的言下之意,随即在一旁附和道:“他也是个可怜人,父母妻子都不在了。而且他当时怀里好像抱了不少东西,说不定就有我们想要的,所以爷爷您看您能把他家地址告诉我们吗?明天早上我们走的时候顺道去他家转转。”

“唉,真是小年轻啊,初生牛犊不怕虎。”老大爷见劝说无果,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你们要想去我也拦不住啊。张卫华他家很好认,你们明天开着车沿村里的主路一直走,走到村尾,就能看见有个红色砖房,旁边立着个路灯,你们一去就能找到的。”

第二天两人起了一个大早,告别过老大爷后,就开着车一路找到了张卫华的家。

很小的一栋平房,砖红色的瓦已经被风霜摧成了一种泛着污的烟褐色,油腻腻的感觉,一看就是住了很多年的房子。屋子旁边用木篱笆围了一块儿不到十平米的菜地,因为地方太小,所以也没种什么东西,看起来零零落落的,莫名有一种破败之感。

这条路是整个村庄的一个断头路,也就是说路刚好通到张卫华家后面一点儿就截住了,本来平常人没什么事儿的话就不会往这边儿来,再加上村里那些流言风语,涉足于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简直像是故意被划割出来的一片隔离区一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