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奉天九里(180)

作者:奉小满 阅读记录

宴席一开,气氛就更热闹了,大家随意拿着餐盘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然后或站或坐,边吃边聊。来宾大多是不到四十岁的人,除了他们夫妻,还有一对中国夫妇和一个单身男子出席,都是宁铮的好友,也是儿时玩伴,一个是杨立人,一个是林燕来。

杨立人夫妇平时住在南京,此次是正好到奉天办事,他们都是基督徒。

杨立人?奉九看着眼前面貌奇伟身材壮硕的杨立人和他身旁艳若桃李的杨太太,忽然想起报纸上说他是上门女婿的事情来了。毕竟在中国,上门女婿是很伤颜面的事情:往往是女方家无子,男方家无财,才能生出这样的组合。

来宾们攀谈着,品尝着,不出所料,奉九做的两道风味独到的奉天菜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大家都不吝赞美,宁铮这个做丈夫的虽未说什么,但杨立人和林燕来就是看出来他也跟着与有荣焉。

奉九也很有收获,她在家时其实经常自己鼓捣做些简单的、对烘焙温度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小西点,其他的也就罢了,她在席间倒是吃到了一款从未吃过的西式蛋糕,叫“戚风”,夹了三层奶油,奶油层上铺陈着草莓、樱桃之类的水果罐头里的碎粒,因为蛋糕体尝起来像丝绸一样柔滑细腻,所以有了这个丝绸的英文名字。

奉九询问过主人家后,特意找到了做蛋糕的史密斯太太,现正在宁铮的发小徐庸创办的大学里任教。

史密斯太太看到这个中国权贵的年轻妻子对这款美式糕点如此有热情,立刻倾囊相授,奉九从随身的小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织锦缎面硬壳小本和一管钢笔,认真地记下配方。

史密斯太太还很是贴心地把西式糕点中常用的几杯几勺换算成了公制的体积和重量,两个人头碰头兴致勃勃交谈了很久;他们的谈话吸引了杨立人的妻子,结果变成两个年轻的中国太太认认真真记笔记,那样子像极了恨不得搬个小板凳排排坐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一般。

奉九对杨立人的妻子段明礼印象很好,这位闺秀虽说是中国巨贾的掌珠,容貌艳丽,但毫无骄矜恶俗之气,语速很快,不像南方人,反倒是像东北人,做派也是爽快利落,奉九有点想不明白在她眼里品貌都平平的杨立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她趁段明礼没留意,不动声色地白了一眼这个在她眼里很不识好歹的家伙,弄得正在一旁立着与宁铮和普莱德先生及其他美国人围成一圈儿,谈讲武堂往事谈得很是欢畅的杨立人莫名其妙,搞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引起了这位宁少帅宝贝太太的注意。

宁铮注意到了妻子的眼神儿,只能在肚子里闷笑,看来上次他随口说了一句,让杨立人在奉九心目中的印象直线下落了。

奉九看着与普先生和其他美国人相谈甚欢的宁铮,心里不免有几多感慨:宁铮作为中国顶层权贵的儿子,从少年时代就与这些基督教传道士的接触,使得基督教服务社会的意识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从小学习的儒家经典、道家著作,又让他能够冷静地对待过于丰富的物质生活带来的无尽享乐,因为这些身外物很容易引起人的餍足感,从而更加堕落地去追求更刺激的享乐。

这半年来的相处,她很笃定地确认,宁铮是个能看淡物质享乐和虚名浮声的人,对待世事人情也能很平和,这都是中国传统老庄思想对他产生的影响。

身处繁华尽头,背后就是凄凉,奉九敬重的李叔同先生,就是在夜以继日的享乐中,厌倦了,释然了,放下了,“一花一叶,昏波不染”,于民国七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由翩翩浊世佳公子,转身成了弘一法师。

奉九倒不操心宁铮出不出家,她只是觉得他的经历与李先生相似,而他的中西合璧特色也是显而易见,这个奇怪的混合体不免让她觉得很有趣儿。

其实一个人如果开始觉得另一个人“有趣儿”,那往往只意味着一件事。

不过在这一方面不开窍到奉九这个地步的,只怕还有的磨。

奉九曾听大哥说过一件事,宁铮被老帅逼着进复学的东北讲武堂短期受训时,有个叫曾钟策的同学跟他辩论南满铁路问题,辩论不过,就冲口骂了一句“胡匪崽子”,当时围观的人全都变了脸色——一般人尚且忍受不了如此侮辱,更何况是东北最高统帅的唯一嫡子。

但谁也没想到,宁铮顿了一下,只是笑了笑,未置一词就离开了;而曾姓同学也是后怕不已,后来特意找宁铮道歉,宁铮也平静地接受了。

至于曾姓同学一生都很敬重宁铮,绝不允许别人说他一句坏话的事情,都是后话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