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渔手记(3)
突然得到消息,孩子要去顶岗支教,都打来电话关心 。
王亦重复之前说服姨妈的话语。
长辈们都是过分担心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些责怪王亦任性,将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
王亦已经下定决心要去顶岗。
跟姑婆聊天的时候,王亦谈到今天有人找她更换地点,想让她换去泽岗。
姑婆的媳妇是泽岗的人。
林周说得对,泽岗和蒲芝比起来,近太多了。
姑婆说:“你要不要跟你爸爸再商量一下,你要不要换去泽岗。你表叔的老婆的爸爸,就是你王爷爷,还在泽岗,他现在一个人住,你可以去住他家。”
在王亦的家人圈子里,爸爸这边的亲戚比妈妈那边的亲戚关系要近一些。
于是王亦晚上的时候真的开始考虑换到泽岗。
她给林周发了一条短信——你问问罗阳钦定的学校是哪一个?我想先查一下地点。
林周那天和王亦谈完觉得没有结果,突然接到王亦的短信,他有些惊喜。
王亦拿到学校的地址,和姑婆给的王爷爷的地址对比,很近,五站公交站的距离,太棒了。
于是王亦给爸爸打了电话,说自己换去泽岗了。
爸爸不是很高兴,本来已经安排妥当的行程,又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爸爸知道王亦这次要去顶岗的决心,没有人会比王亦自己考虑这件事情更周全,所以同意了。蒲芝那边的亲戚,也有些失望,这是王亦看不到的了。
学校并不偏远,在郊区,网上图片看起来也很好。
王亦开始准备要去泽岗的事情,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出行。
学校每月会提供一点补贴,顶岗是从9月中旬开始,11月下旬结束,总共是3个月左右的时间,学校会补贴1000元,这1000元是在顶岗完成后集中发放,为了防止有些人没有完成顶岗就离开了。
学校对于顶岗这件事情没有太大的约束,可以随时自行决定时间回来,学校会按照天数折算费用。
在决定去泽岗后,到出发前的这段时间,王亦准备了很多,大多是一种旅游的心态。
泽岗汽车站、王爷爷家、学校、还有附近的几个景点,王亦都查了一个遍。每个间隔的站台,她都写到笔记本上,以防自己坐过站,王亦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像个当地人一样。
在未来每次出行,王亦都养成了要记录公交站到笔记本上的习惯,每一个间隔站台都写了下来,都记在心里,这次养成的出行习惯和积累的经验都为她后面的每次远行打好了基础。
换地方的事情,比一开始决定去哪里还要快很多,好像是怕王亦后悔似的,事情异常顺利。
王亦家,爸爸是挣钱的主力,妹妹王也读的是中专护士,学校有补贴和奖学金,家里的钱主要是供王亦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王亦高中的时候爸爸在广州受伤回到本地,然后就只能在工厂上班,工资微薄,只能刚好共济王亦的开支。
爸爸给了王亦两个月的生活费,怕她出去钱不够。
王亦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心里想着有点钱,如果突然决定回来,也方便一些。
钱该怎么花,王亦心里很清楚。
出发前三天,辅导员又集中开了一次会。
王亦坐在旁边独自一人,男生寝室的人坐在另一边,看起来很高兴。
吴祉希本来之前也考虑去的,临到出发了,她去找辅导员取消了。
吴祉希自己老家也在名单之上,但是在她犹豫之际,她老家的名额已经被别的同学选了,她再去报名的时候就只能选择更远的地方。
吴祉希之前找过王亦商量,想着两个人一起去个地方,也好互相照顾,但是后面她觉得出去的补贴根本不够生活,怕还需要额外支出很多。另外,她想回老家实习,这样可以提前准备考公招的事情,也可以和老家的老师们先打好关系,这样以后公招面试的时候也可以混个脸熟。
吴祉希选择的路就是王亦之前本该去走的路。
回老家,去亲戚安排的学校实习,然后和学校的老师打好关系,这样在公招笔试后,轻松通过面试,然后在一个学校安稳的教书。
王亦从小学就知道自己的路会是这样,代代传承的教师职业,她又是家里最文静的女孩子,也可以说是最适合做老师的孩子。
妹妹王也就不一样,在学校打架叛逆,学习也不好,初中读完根本考不了高中。
最后选择了卫校,那时候的卫校都不用考试,愿意去就去读书。
其实当时家里也想送王也去学数控,但是当时考虑数控万一需要很多数学知识,怕王也应付不过来,后来改了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