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东涯龙吟(213)

作者:Alice影 阅读记录

值得说的是,在情节的排篇布局上,虽然架构不是那么的规矩,但是在设计的时候,我真的算是做到用心了。很多重要的情节、冲突和转折,在我的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到十一万字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故事大纲,那是我第一次写故事大纲,第一次把脑中所想完整的用文字概括出来,我不是先想个开头,然后结局还在天上飘的时候走一步算一步。在还未写到那些已设想好的内容时,总觉得那些都是顺其自然的事,但真当在写的时候,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人物有的时候真的会在笔下产生灵魂,有他们的脾性,有他们的命运,每一个段落都是一个分叉口,每走一步,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步子。那是笔下那个平行世界的逻辑和法则,即使作为创造他们的上帝,也得遵循。很多时候,费尽心机去设想情节,绞尽脑汁地想要运用什么词汇,这种状态下写出的反而比不上脑中突然迸出来的。海听龙吟,陌上流光,赛嫦娥等等我喜欢的名词或情节故事,都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都是它们自己跑进我脑中,然后出现在了我的电脑屏幕上。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件事在心里耿耿于怀。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太湖围猎一章的字数,一个是海月与上官铭、林旷猜人物谜时,她说了三个关于黑衣人的特征,问另外两人这人是谁的时候,林旷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是上官铮。我对那个“斩钉截铁”的用法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这个词出现在那个场合,出现在林旷揭晓谜底的时候是不合适的。那不像是林旷斩钉截铁,更像是我处心积虑地铺陈了近三十万字后,终于揭开谜底时的一种心态——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黑衣人是上官铮。也正因为用这个理由将自己说服后,我没有对这个词进行修改。

我总有那么一套自我说服的理论,告诉自己没有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一块石头、一株植物是完美的,瑕疵造就了他们的特别,给了他们辨识度。瑕疵是风格的一部分。当然我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避讳,我对文字的掌控力不足,我的词汇量不足,导致我在写的时候总是那么的束手束脚,无法完全表达出想要的样子,有些描写显得很僵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存在束手束脚,下手还是不够狠,不够放得开。

我喜欢意象,虽然不知道我在故事中特意设计的一些小东西算不算意象,但我很喜欢在人物的经历中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鼋头渚上的雪顶朱雀能彼此想通,做到化零为整,是源于我想设计一种近似通灵的朱雀,它们之间能相互感应,做到举止统一。雪顶朱雀这名字我想了好久,找了许多鸟类的名字才确定下来的,还为它们设计了独特的长相。它们之间对声音的相互感应,让晁轸之想到了在太湖上用鼓声和号角来传递消息,是后来才想到的。在这之前,我原想着晁轸之见到了骆秀士,从他那里获得锦囊妙计,但是个什么妙计,我一直在没有头绪,没想到写到雪顶朱雀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出来了。(若是以后有机会写我心里的另一个故事,还会用到它们。)

海月谢溯他们在太湖上见到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湖蚋产卵,是我从一个纪录片里得来的灵感。非洲南部的马拉维湖上会冒起滚滚浓烟,那不是湖底的火山喷发,而是数以亿计的湖蚋在产卵。我想给海月谢溯去寻找骆秀士的浮岛过程中穿插一段稍稍惊险刺激的经历,便想到了这个,而且顺水推舟的加了点小传说,见过湖蚋产卵的人会遇到不幸,以此为海月之后的经历给点暗示。

骆秀士的那座浮岛,就像一只另一种形式的大船,把它设计成浮岛的形状,在岛上种满桃树,只是增加了骆秀士的神秘感,任他再自在漂浮,终究只是浮于一片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之上,真心要想找到骆秀士并不是难于登天的事,也预示着他并非远离凡尘,他终有一日会上岸。

廖正越自杀式地沉入湖底,海月弹奏古琴引起湖里的鱼儿把人托上来那段增加了戏剧感,原先没有想那么多,但起到了让上官铭与上官铮忌惮的作用,也与后来在梅林中的漫天乌鸦形成相互照应。海月与上官铭的相识始于鱼,终于飞鸟,注定是一场残酷的镜花水月。

故事中很多地方都预示着海月与上官铭的结局不会很好。我给他们安排了一场参加赛嫦娥的戏份,途中两人都各怀心事,相互猜忌。赛嫦娥这场庆典很热闹,很唯美。尤其是海月站在场下,周围的人一个个的把灯盏送到她周围,让她深处光环之中。从林旷在远处站在树上的角度望过去,真的很美。海月若是嫦娥,那上官铭便是射箭的那人。

上一篇:忧黎眷 下一篇:回忆春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