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东涯龙吟(212)

作者:Alice影 阅读记录

关于一旦双生的塑造,从情节的设计上来看,女主是主干,两位男主是分别伸展开的枝干,就这三个人的塑造问题上,我给自己找的理由是一棵树最重要的主干支起了两根枝干最华美的树叶与花朵。只是我的故事不轻松,我笔下的人物也都不轻松。

谢溯的出场比上官铭早,但篇幅较短。他是个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在我给他设计的人物小传中,他家道中落,有两个姐姐,长姐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将军,二姐远嫁海外,他有世家子弟的教养,也有世家子弟的一些毛病。他有对功名利禄的向往,但同时也兼具善良、敏感与软弱的性格特点,经常对现实的黑暗残酷感到失望(他有这个特质,只是在上半部分里没有体现)。

在上半部分中,上官铭比谢溯更有看点,描写的更加全面立体。他父母早亡,是上官家的长子,武林世家神兵侯府第四代神兵侯,人称“铭侯”。他擅箭术,好收藏名弓。身负沉重的家族责任,深沉内敛,为目的不择手段,舍弃兄弟和心仪的姑娘,但也因此一生活在悲伤和愧疚之中。说的通俗一点,他面对的相当于是一家逐渐没落的百年企业,面对的是研发能力下降(十几年没有铸出一把威震武林的宝剑),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干将楼和白虹弓箭坊的订单量小),内部人才的青黄不接(比如秦敬德的去世和肖策炀的调职)等等。最要命的是,上官铭在振兴家族事业的问题上,错误地判断了最主要的问题所在,这也导致了他与女主之间的悲剧。

除了三个主角外,上官铮、林旷是分量很足、我比较怜惜的人物(虽然在故事情节上不怜惜),我怜惜的是对他们的塑造。上官铮是在佛祖注视下成为魔鬼的人。上官家老三,与上官铭和上官锐是堂兄弟,父亲是巨阙亭主上官庆,原巨阙亭继承人。表面上体弱多病,很少出来走动,喜欢到寺庙清修,实际剑术高超,心思缜密,做事果决,与上官铭一明一暗,都在为神兵侯府的振兴付出努力。

比起海月,林旷是真正算得上正直善良特质的人,他是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周围的人对他无一不夸奖。即使上官铭与上官铮与他为敌,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位君子,他们不忍与他为敌。

我想在人物塑造的问题上,我写的还算可以。至少不管是作为主角的海月、谢溯、上官铭,还是作为配角的上官铮、林旷、晁轸之、骆何参等,每个人的人物特征、行事作风都有其风采。

这个故事的结构有点特别,前面五万字的人物及故事内容与后来的差异有些大,虽然在同一个框架内,可以说得上是一脉相承,但是这部分完全可以独立开,前五万字的主角是云霁和白予恪,从“蝉林知音”这章开始,女主海月才开始正式登场,而前面的两位主角云霁与白予恪也在这章正式退场。这算是我写小说的一个历史原因。这五万字是为了弥补或者说是补充另一本小说天上云城的结尾的,同时也开启了东涯龙吟的故事,算得上是一个承上启下。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字数特别有执念,不是说对总字数的执念,而是对每个人物的戏份每个重要章节的字数进行统计,计算这些字数将会占总字数的比例。我以此来分析我的节奏,因为写作时断时续,拖拖拉拉,中间还曾中断过数月,导致这种节奏感注定是有偏离的。最典型的当属太湖围猎那一章,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章,一整章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夜里,而我却花了四万五千字去写。因此之后每写一章的故事内容,我总喜欢去和太湖围猎一章的字数比较,心想后面的那几章的时间线都长于一个夜晚,怎么样也得比太湖围猎的一个晚上字数多吧!

真的是蛮可笑的一种想法。

写到后来,也不在乎这些了,觉得能把心里上演了无数遍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已经不错,何必再执着于那些字数和篇幅问题呢?

就整个上半部,或者说现有已写完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前面的文笔比后面的好,起码写的时候对文字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至于节奏感,是后面强于前面,尤其是海月到了鲲鹏堡后的部分。

然而有时候过分的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总想这个小情节后面来个反转A,反转A后面再来个反转B,反转B后面……次数多了就显得有些刻意了。同样是反转,我更喜欢太湖围猎那章的描写,文字上更加自然,而鲲鹏堡的那部分,虽然也是一茬接着一茬起伏,尤其是在梅林的那段,总显得有些刻意了。刻意的多了,就会显出一种“作”来。希望我以后写其他故事的时候,在追求情节上,要么能把回旋起伏写得更加不露痕迹,要么能更加真诚。

上一篇:忧黎眷 下一篇:回忆春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