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世报(193)
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李诏对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之法一窍不通。
是而李诏只能自个在一旁观察他人是如何问诊论断,入宫下狱,凡她脚步能及,百无禁忌。
宫人多伤寒,而囚犯多脓疮。前者似是内伤,后者似是外伤。
李诏对刑狱司对犯人的严刑拷打异常不满,又见一日唯有一餐,倘若有将死之人,才会再喂其丹药。刑越重则命越薄,身上则满目疮痍。
又有一日因一宫妃有寒痰哮喘之症,孙茹却在药方上加了一味砒霜,令李诏百思不得其解:“此般毒物,何必冒险而用之?”
“内服的确需谨慎,控制好用量,便无‘冒险’一说。取砒霜、面、海螵蛸各一钱。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孙茹又解释道,“配服浓绿豆汁,便可解毒。昭阳君知药本分三性,上中下三等,非为下等便不用。《本草》亦谓寒痰在胸隔,可做吐药。”
李诏有所顾虑道:“倘若我为医丞,如何也不敢用此味药。亦不会轻易用那一百二十五种下药佐使。这宫里非少有人通识医术,断章取义的不在少数,以毒攻毒是下药下策,更会被人误解的。”
孙茹笑了笑:“昭阳君不必为我担忧。因在宫内开方,则此方不会只经一人手,待回了太医署,另有医官再作确认,若无异议,则交由第三人取药送至宫中专人熬煎。”
“如此更为妥帖。”李诏放下心来。
她空时则研读新编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若孙茹看诊则一道跟从,大多时候还是呆在太医署内。
而方平静不过几日,她的顺遂充实便因婧娴的死戛然而止。
耽误了自己原定看诊行程不说,还被特地请去了大理寺问询。
她不是在李府上被带走的,而是大理寺特地来人候在太医署门外,等着她下课伺机带离。大抵这番作为,是考虑过如何让李罄文无法包庇要捉拿她一个措手不及才定下的安排。
得知死讯的那一刹那,李诏甚至感受不到什么明显的悲痛或是欣悦之情,更多的是惊疑,是不敢置信。
叫人向之发难的,不过是两件事。
一是宫人那听变了味了的传言:李诏于元宵之筵上出言不逊责令景夫人死,二人关系紧张,似是有杀机;二是刑部仵作尸检可得的死因:景夫人腹内含有砒霜,李诏在医署轻易可得。又得医官证言,不久前李诏所写的方子中,确实在宫妃处方内添了一钱砒霜入药。
大理寺主簿不免战战兢兢,看似温文尔雅的李诏虽非未赵檀这么恶名在外难伺候,可问话几旬什么皆问不出来,这就叫人额顶冒汗,对眼前这位不可怠慢的姑娘束手无策了。
被人当作嫌犯,李诏只觉得荒唐。然却在她本以为将要余下日子都将苦井无波百无聊赖地度过之时,因此事她好似多了几分意料之外的刺激。不是波及自身的害怕,而更有一种旁观看戏的从容心态。
这案子发生的时刻、事由的经过、致命的毒药却又出其意料地巧合。像是特地为她画下的陷阱,等着她一步步掉入万劫不复。
她心中隐隐觉察出来,这或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主簿横竖无辙,退出问询间,正当李诏思觉耽误时间太久了,又进来一位面熟的大理寺丞。
今日恰逢缪尔宁当值,她脑中警觉来者不善。在国子监的时李诏也曾同夏茗交恶过,那位夏娘子前两年嫁与了缪尔宁的风流堂弟,李诏难免将之视为一丘之貉。意识到这一点,李诏恍然明白过来,看来自己同几年前的元望琛也差不多,恨屋及乌,将一杆子人都打成一派。
“缪大人。”李诏如此敬称他,亦觉有几分好笑。
“昭阳君不必如此,叫我名字便好。”缪尔宁拉开了椅子,坐在了李诏对面,环顾了一圈用以审讯的阴冷晦暗陋室,摸上发潮的高椅扶手:“此屋年久未作修缮,恕在下照顾不周。”
“尔宁兄谈何照顾,我被押送至此,未洗清嫌疑之前,便有犯人之嫌。你这般说,好似我与他人不一般,这不就有失公允了么?”
缪尔宁闻言头疼起来:“然未有证据确凿之前,所有人皆不是阶下囚。今日事出突然,死者又是远西王的侧室,刑部与大理寺从早审讯到晚,几乎是将近几日与景夫人有所来往之人皆盘查过一遍了。昭阳君也只是例行问话而已,算不得犯人。只是……”缪尔宁看向李诏,严肃了起来:“久闻昭阳君知书达理又识大体,可为何在那日宴席上出言无状、失态失仪?还望昭阳君据实相告,因什么原因而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