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752)

作者:青薇筱语 阅读记录

——“上周提成和之前的提成,是我报的,今天下班前才到了一部分,总部说明天会全部到账。

不过,刘玉娇夫妻两因为和汪总的关系,所以四组和六组在他们夫妻名下的提成都在刚到账时,就被他们提走了。

我看了报表,上面有你的名字。估计明早,就应该会发给你们吧。

如果没有,你最好联合几个有提成的一起去问他们。千万不要太冲动。”

楚丽华没想到,娇大姐居然会知道自己之前“冲动”和刘玉娇闹矛盾的事,看来公司里就算有二三百人,有点不好的事,也会传的沸沸扬扬,全公司都知道。

而且,娇大姐算是财务主管了,她能接触和了解的事情,和旁人当然是不能比的了。

楚丽华没有忙着回复而是又忙着把孩子心理的那部分笔记整理好发给娇大姐。

本来,去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理关系。从而慢慢治愈自己。没想到眼下还有了其他的用处。

多学习,终归是没错的。

——“孩子的天生需求是竭尽全力地寻找归属感。而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人被别人或群体认可、接纳的感觉。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困惑、失败和危险。

他就需要不断补充勇气,来克服重重困难。而归属感就是勇气和自信的源泉。

有归属感的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会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而没有归属感的孩子,一般都很不自信,他们会通过寻求别人的认可,来补足自己内心的缺失。”

在检查其中有没有不通顺语句的过程中,楚丽华读到这里,不可避免的在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

自己就是个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所以一直以来都不自信。急切的想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补足内心的缺失。

要拯救自己,看来不单单是解开心结那么简单了。

摇了摇头,把这想法暂时甩出去。楚丽华忙着接着整理,打铁还需趁热。

——“孩子寻求归属感时,容易出现的四种错误行为和应对的方法。

第一个是“寻求过度关注”。这样的孩子通常非常“黏人”。

针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要给他们留出自我认可的空间和时间,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

举个例子,一家人在郊外度假,爸爸在湖边钓鱼,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小女孩自己在外面玩,她总是过一会儿就央求妈妈带她去散步。

但是小女孩央求妈妈的时候,并不是走进厨房到妈妈身边,而是原地站在窗外一次次地喊妈妈。妈妈无奈,只好放下手里的活儿,陪她散步。

这个黏人的小女孩,就是在不断要求大人时刻关注自己,用这个方法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她认为没有大人的密切关注,自己就没有价值。

每次小女孩的喊话得到妈妈回应时,就是一次成功的确认:“嗯,妈妈是在关注我”。不过,妈妈放下手里的活,陪孩子散步的做法是不会让女儿真正建立归属感和自信心的。

妈妈的妥协,反而让小女孩的周围形成了一堵“墙”,这堵“墙”阻挡了女孩独立寻找自我价值的门路。“

楚丽华忍不住又回忆,这种情况。自己小时候是得到了怎样的对待呢?

在父亲还没有出事的时候,自己乖巧懂事,努力帮家里多干活,只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

可是,父母的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他们只是想着,今年能有多少收成,可以赚多少钱。

后来,自己被寄养各个亲戚家里。母亲来看自己的日子屈指可数。可是,每次,她的关注点也不是自己。而是忙着和那些亲戚维系关系。

是自己的出身不好,所以没资格矫情吗?

不都说所谓的心理疾病,不过是富人的无病呻吟。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第578章 道理听过再多也没用

或许是楚丽华这边走神太久,廖慧矫那边发过来了一句问候把楚丽华的思绪拉了回来。

——“丽华,要是整理不过来,就明天再给我发。这事儿也不着急。孩子已经睡了,时候也不早了。”

——”娇姐,不好意思。我刚才是想起自己小时候了,没想到走神了。北漂的人,哪有那么早睡的。

应对这种黏人孩子的正确方法是,小女孩一再喊妈妈时,妈妈可以只回应,但不要妥协。

女儿第一次叫妈妈时,她可以回答:“好的,妈妈听见了,不过我很忙,你先自己玩一会儿吧!”

女儿再叫妈妈时,她可以不做任何回应。小女孩可能会尖叫,而妈妈要保持情绪平稳,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用理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