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片段——解放(32)

宋先生的威信一时无二,非当校长时可比。

乱世时候人们最需要有个主心骨,宋老爷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人请教局势走向。宋老爷总是告诉大家,平民百姓不要管什么主义,只要安份做个好人,摸着良心做事,到哪儿都不会吃亏。有些话很简单,但是从权威者的嘴里说出来,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这茫然无措的乱世里,大家甚至有点儿盲从地相信宋老爷的话。宋老爷说着说着也越发自信起来。

可是上思房却并不像老爷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有一天,瑶华留书出走。信中写道,瑶华与几名中学同学一起投奔某地的□组织去了,彻底与剥削阶级家庭断绝关系。老爷顿足不已,太太为自己生的大女儿瑶华哭得肝肠寸断。外面遍地都是长江部队,一个花骨朵似的大姑娘跑出去,那会遇到什么呢,太太想都不敢想。可是他们也无法出门寻找,此时,他们的活动范围不能超出附近的这几个村子。

倒是有令人意外的一些好消息陆续传来,解放军南下攻占的地方有人传消息给本地亲戚,解放军纪律严明,于当地百姓秋毫无犯,不仅不犯平民,也不犯各地地主大户,只收拾几个恶贯满盈的恶霸。显然,这种消息与当年的小道消息不一样,这种消息符合宋老爷心中的人性设定。他便将消息传达给黄院长等人,黄院长也有消息传递给宋老爷,大家渐渐地安心下来。

---------------------------------------------------------------

毕竟,有多少人愿意搬离生养的故土呢,那是多伤筋动骨的事情,连想都不愿多想。只要有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人们就会立即断绝离乡别土的念头。

定下心来的黄院长开始有心情做事。他勇敢出面与长江部队的首脑谈判,同时找关系联络这帮长江部队首脑的上司,试图双管齐下,令首脑约束手下们的烧杀抢掠。然而两方面都抛给他一个同样的态度,目前南京政府焦头烂额,没空管这些长江部队,地方自己斟酌处理。长江部队首脑很明确地表示,弟兄们要有饭吃有地儿住,他才有办法约束弟兄们。

黄院长也早知是这个答复,他既然拿到长江部队首脑的表态,就开始向乡绅们手中募集钱粮。宋家不得不送出十担稻谷,十匹棉布,太太看得着实心疼。黄院长从乡绅们手里得到钱粮,就凑了一个劳军小队,敲锣打鼓地将钱粮送进长江部队临时兵营。出了钱粮的乡绅们冷眼看长江部队首脑如何处置,结果大出他们所料。只见首脑果然雷厉风行地抓来四个民愤最大的,当着乡绅们的面就给一枪崩脑,杀鸡儆猴了。乡绅们看得两腿打摆子,谁都不敢开口再提要求,战战兢兢地四散逃回家去。

此时,包括这些乡绅们都开始热切期盼解放军快点打过来,把眼前这帮无法无天的长江部队收拾了。

第 22 章

眼看已是进入秋天,天气却一点没有凉爽下来的意思,夜晚房间里依然火烫。启元与启农两个腰间挎着枪,手里提着灯笼,巡视大屋的门窗。有长工悄悄从墙上竹梯子爬下来,报告两位少爷,门外有个男人徘徊不去,似乎是有事,却又迟迟不敲门,在门口转了三四圈了。启元将马灯交给启农,亲自蹑手蹑脚爬上去看。果然见一个短打男子,低头似乎很犹豫地徘徊到上思房大门口,站了会儿,又迟疑不决是不是该敲门。

启元借着月光再看会儿,总算看清这是谁了,他让启农和长工两个继续巡视,他亲自开门将门口的卢少华迎进大屋。但卢少华不肯进富丽堂皇的客堂间,他要求与启元在进门狭窄的门房里说话。看卢少华的态度,启元料定将有很重要的事会发生,可卢少华开口之前,他不便打探。

卢少华终于犹豫再三,开口了。“小宋先生,不瞒你说,你这儿的家还是福珍姐告诉我的。”

“是啊,自从长江部队来了后,我思忖小家庭单独住镇上太不安全,就住到大宅来了。卢同志,我把几个人支开了,你在这儿说话暂时不会有人听见。”

卢少华脸上表情非常复杂,即使门房里面黑暗,启元都能看得出来。“小宋先生,有件事本来我请福珍姐做,可福珍姐说她说话没人听,说了是白说,可能还会被泄露出去。按说本地近邻这几个村最听宋校长一句话,可是……站在我的立场,我实在不方便请宋校长站出来说话,能不能……能不能请小宋先生说几句。”

启元将卢少华吞吞吐吐的话咀嚼半晌,奇道:“我说话与我爹爹说话有什么不同?我说话肯定不如我爹爹有效,如果你要我说的是大事,我替你请我爹爹出来。”

上一篇:不得往生-a版 下一篇:豪门暖媳

阿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