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嫡(197)

江嬷嬷将每只箱子都揭开,每只木箱之中蝴蝶形状都有所不同,最后一箱时更以宝石雕刻,以黄金融后后丝缠绕,显然容涂英是下了心思的。

傅明华看了这些金蝶一眼,示意碧蓝等人将箱子盖上。

这东西明显就是燕追送来的,也不能随意乱放,江嬷嬷亲自领着几人将东西抬了下去,回来时就与傅明华小声道:“这些蝶,恐怕是三皇子借容大人之手,博娘子欢心了。”

燕追能送东西,便证明他实在是将傅明华放在了心上,而傅明华未说话,只是让人将东西抬了下去,心里恐怕也是有数的。

江嬷嬷有些欢喜的同时,看着傅明华冷静的模样,又好似觉得有哪儿不对劲。

她拿了琴谱在看,既不如江嬷嬷一般欢喜,好似也没有什么担忧的。

燕追这样做,仿佛她是接受,但又并不见多少欣喜若狂。

恐怕是谢氏当初与傅其弦夫妻关系冷淡,使她也对未来嫁人之事没了如其他少女一般的娇羞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意

郑国夫人去了,容涂英令人以悼念亡妻的名义,在洛阳城外捐万贯钱修寺庙。

苏氏来拜访傅明华时,提及此事,数次拿了帕子掩着嘴儿笑。

“人人都道容大人对郑国夫人情深意重呢。”她身材纤细,往那儿一坐,一颦一笑便都俱是风景。

十一月的天气已经转凉,苏氏来拜访傅明华时又偏说要在外坐着,学人家煮茶谈心。

两人关系又并没有那么亲近,莫非苏氏当两人合作算计了一个容三娘,便是闺中姐妹?

只是江嬷嬷难得看她有能说得来的好友,傅明华还未出声,江嬷嬷便支使着人抬了炉子与茶壶摆到了外面。

碧青等水烧开,将杯里的茶冲散。

苏氏目光一直落在碧青身上,看她备器、炙茶饼,到最终分茶,眼中不由露出感兴趣之色:“傅姐姐这身边的人也是不同,心灵手巧的,我瞧着这一手茶艺,恐怕洛阳之中不少大家闺秀也是及不上的,不知肯不肯割爱?”

苏氏笑嘻嘻的,碧青神色却不变。

傅明华看了她半晌,又将脸移开:“你来做什么?”

今日一早,便有人上门拜访。

早前又未投贴,傅明华实在没想到来的是苏氏。

无事不登三宝殿,傅明华不相信苏氏来此,就是为了说容涂英祭奠亡妻的趣事。

“我在这洛阳之中,也没几个有交情的,思来想去,就独与你关系不一般。”

苏氏看她神色并不热情,不由笑了一声,眼皮垂了下来。

碧青茶水已经分过,她拿了一杯,轻轻闻了一口,才张嘴抿了。

几个丫环奉完了茶,退到了一边,苏氏尝了两口,动作一顿,将那杯沿仍抵着嘴唇,小声就道:“有坊间传言……”苏氏又饮了两口茶水,“酉阳王今年高寿几何?”

她才刚问了这样一句,可傅明华心思通透,哪怕苏氏只是露了珠丝马脚,依旧是被她猜出了来意。

傅明华不由笑了一声,也伸手去摸桌上的茶杯。

那杯上热气缓缓升起,她透过朦胧的雾气,看到苏氏那张微笑的脸:“苏妹妹,可是着急了?”

一句话说完,苏氏脸色大变。

她没想到自己拐弯抹脚,依旧是被傅明华瞧了出来。

酉阳王郭九忠在回酉阳之前,曾在洛阳任中书令兼太尉一职。

直到太祖皇帝大行之后,郭九忠才上书辞呈,回酉阳颐养天年。

不得不说郭九忠戎马一生,也是颇为果断。

郭家与新帝因容妃之故,而生了嫌隙。嘉安帝登位之初,郭九忠若仍抱持中书令一职不放,嘉安帝坐稳龙椅之后,必不容他。

而当时郭家他的两个嫡出的儿子中,都手握重兵,各自镇守一方。

老郡王痛定思痛之下,舍已保子,并为郭家保住酉阳王府这招牌。

正是因为当初郭九忠的举动,才使酉阳王府至今未曾被嘉安帝抓到把柄,得以保存。

可是值得让人注意的,是郭九忠卸任中书令一职至今,中书令直到四年才提了曾得太祖夸赞有治国之才的杜玄臻上位。

这杜玄臻此人也颇有来历,他的祖父乃是前陈朝义兴公,父亲杜正曾任昌州刺史。

太祖打天下时,杜氏一门领兵投靠太祖麾下。

大唐立国之后论功行赏,杜正封义兴王,食邑五千户。

而与父亲不同的是,杜玄臻却喜文而不喜武,曾中建元九年进士,得先帝夸赞才思敏捷。同年入史部任职,而后平步青云深得太祖看重,直到天丰四年坐上中书令之位直到如今,一直未曾改变。

苏氏的脸色有些难看,傅明华却想了想:

“如今杜大人年事不小,三省官员位置特殊,非心腹不能任。”杜玄臻是先帝心腹而非嘉安帝心腹,之所以如此多年来没有动他,恐怕不是嘉安帝不想动,而是杜玄臻此人混迹官场多年,为人圆滑,嘉安帝一来是一时半会儿摸不到杜玄臻的差处,二来也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莞尔wr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