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殊途同爱(出书版)(31)

作者:金陵雪 阅读记录

消毒口罩,要么遮上,要么拿下,决不允许这种吊儿郎当的姿势。

师父总是一丝不苟到了极点。

伤者妻子一看见医生出来了,即刻要扑上去撕打,被林沛白伸手拦下。

他曾为了追一个学武术的女孩子,缠着人家教了一点太极,没想到用来对付病人家属挺有用:“不要激动嘛。”

伤者妻子见无法近身,持续嘶吼:“你们还我老公!你们这些混蛋,老天不会放过你们!”

林沛白有点头疼——师父最厌烦病人家属吵闹。

试过曾经有一名病人家属堵在办公室门口三个小时,对着关上的门唧唧歪歪,口沫横飞;师父直接把门板卸下来,扔到一边去:“叫后勤明天换新的。”

原因很简单,门脏了……

没想到的是,今天师父龙颜大悦,居然还赐了她一句话。

“你希望亲人的命运掌握在老天手中,还是医生手中?”聂未那双与年龄不符的乌沉沉眼睛,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神会考验人类,医生不会。”

伤者妻子呼呼地喘着气,看这医生将一个装着弹头的证物袋交给候在一旁的警方:“你们要的东西。”

欣喜地接过证物,他欲与聂未握手,但聂未朝后退了一步。

他不以为意,只是不放心地问了一句:“伤者情况如何?”

“很好。”

“能恢复吗?”

“当然。”

“那……”伤者妻子还想问下去,聂未已经走开。

小林代为回答:“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脊神经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我们相信麻醉过他会恢复如常。”

伤者妻子放下心来:“那聂医生……”

小林微笑:“师父有个很重要的电话要去打,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咨询。”

专务通道内,聂未一边走一边摘下消毒帽,穿上白袍,扣上扣子。

快点。

再快点。

他加快了脚步。

一年前。

聂未接到应思源的电话:“聂未,我得到一个新消息。”

应思源并没有彻底离开医院,而是将重心全部转向做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

自从不再和病人打交道之后,他的情绪稳定了很多,又看了半年多的心理医生,就恢复了和聂未的联系:“我觉得你会感兴趣。”

聂未淡淡道:“你是不是想说德国人刚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的那篇文章。”

他所说正是应思源所想。

德国人发表了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技术,叫做火花塞手术。

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一位理论学者。他认为将人比作一台车的话,循环系统是变速齿轮与传送轴,而神经系统是引擎。

整台车的制动系统,最关键一点在于神经中的“火花塞”是否运转正常。

进一步地,他提出一个假说,整个庞杂的神经中枢中,一定有特殊的一部分起着火花塞的作用,即发动引擎的那部分。

如果修好“火花塞”,那么就可以重新激活病人瘫痪的神经中枢。

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使植物人苏醒,瘫痪病人重新站立。

于是有一家医药公司支持他们研发出一种新型手术器械,在高压氧环境下,模拟神经末端发出的信号,激发细胞自行分泌神经递质。

他们之前在动物身上制造深度昏迷,然后实施手术。

最近他们在人身上做成功了一例——流浪汉遭遇车祸,昏迷七周,通过‘火花塞’手术醒来,配合一系列复健,恢复良好:“聂未,这是神经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突破。”

聂未表示同意:“我和德国人的团队联系上了。他们近期内会在纽约再做一例手术。”

应思源迫切问道:“你怎么打算。”

聂未淡淡道:“我会去。”

他果然飞去纽约观摩。

格林那边有专家曾经参加过闻人玥的视频会诊,对聂未印象深刻,便邀请他参加此项研究。

德国人素来严肃拘谨,但聂未的表现令他们十分赏识。

那套用于“火花塞”手术的医疗器械世上仅有一套,而其中的一套磁性手术针,因为由聂未主持研发,更被命名为“聂未针”。

一年下来,这个医疗团队带着这套手术器械,在世界各地一共做了九十八例手术,成功率是百分之七十三。

其中聂未主刀共有三十二例,失败四例。

他们背后的医药公司开始考虑将这套器械投入批量生产——如果有更多的成功案例。

为了能够将投入转换为产值,整个医疗团队接下来选择病人会更加谨慎。

故而他们拒绝了为昏迷六年的闻人玥实施手术的要求:“时间太久了。”

甚至放出狠话:“我们不能冒险,让这套举世无双的手术器械及绝密技术进入山寨大国——聂未,除非你拿等价物来抵押。”

他们直接开出条件。

“我们眼中的等价物,就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有超现实情节,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本章聂医森做手术的灵感来自于某一集的《犯罪心理》和广州市白云区京溪派出所副所长陈兴的英雄事迹。

麻醉师不分级的。不过格陵嘛,架空嘛。

其他与现实医疗不符的内容,大家多多包涵。这只是个故事,不是严谨的纪实小说。

本月很多琐事。争取再更一次。也可能不更。抱歉了。

☆、第十四章

“我和德国人签了意向书,借到这套器械。”聂未所要打的重要电话,就是通知应思源,“我决定在院内做一次‘火花塞’手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