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我重逢了学生时代的暗恋对象(6)
作者:一粒芝麻 阅读记录
雖然突然被調換座位讓他也有些莫名,但是B適應良好,很快就跟我處到一起。他心靈手巧,會疊紙星星、千紙鶴,還會畫畫。三五下一炫技,我立刻折服於他的才華。這樣的男生遠比A有趣的多,A可是看到我在看巴金的《傢》會評價“怎麼看這麼嚴肅的書”的人。
而我自詡為文藝青年,在藝術方面唯一的短板就是繪畫,最擅長的則是B最弱的寫作。因此,B立刻就取代瞭A,吸引瞭我的全部註意力。
不到兩個星期,我的眼裡幹脆看不到A這個人瞭。
我問過我朋友一個深刻的問題:“一個人可以同時喜歡兩個人嗎?”
她很深沉地回答我:“如果你喜歡第一個,就不會喜歡上第二個。”
這句話的對錯姑且不論,純愛戰士已應聲倒地。
“所以我喜歡B?”我又掙紮瞭一次。
她沉吟片刻,篤定道:“是的。”
B像一輪小太陽,讓我的青春不再陰暗發黴。他會看我寫的偵探小說片段,會跟我一起折紙,會跟我聊以後想做什麼,會跟我探討青春期男女生的差異。他還真心實意地誇過我:“你好會寫。”
這句誇贊照亮瞭我的整個世界。
客觀來說,我當年即便是命題作文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奈何班主任不喜歡我,每次選優秀作文讓全班閱讀的時候都會繞過我的,也僅僅誇過一次“不錯”而已。誇張點說,我當時處於一個懷才不遇、沒有伯樂的階段,徒有一腔熱情和滿身文藝細胞,卻無人欣賞。
B這句話可是誇在瞭我的心坎上。別說是好感猛增瞭,我幾乎就要把他引為知己。
然而事情很快急轉而下。那天晚上,我發現B把我寫的一個句子單獨摘抄下來,發在瞭自己的□□空間。
看到底下的一排點贊以及開玩笑似的“最近怎麼開屏瞭啊”,我覺得有哪裡不對。那時我沒什麼版權意識,也說不清心裡不舒服的感覺到底是為什麼,但我下意識認為要給B一個教訓,讓他停止這種行為。
我知道直接說的話B肯定會嘻嘻哈哈糊弄過去,所以,我想瞭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B向往常一樣誇我寫得好,我笑瞭笑,沒說什麼。
當晚,B的□□空間如往常一般更新,發瞭一句“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瞭”。果不其然,下面又是一連串贊。
卻有一個人發問:“這是你自己寫的嗎?”
B自信回複道:“當然。”
“這句話,”那人毫不留情地指出,“是餘華寫的。”
那個年代還沒有社會性死亡一說,不過我確信,B體會到瞭社死的滋味。□□空間可不同於朋友圈,沒有分組可見也沒有隻能看到共同好友評論一說。衆目睽睽之下,B顏面掃地,佯裝自若地回複瞭一句:“哈哈,被你發現瞭。”
那人也沒有回複,其他人看到這兩句對話也自覺地沒有再贊那條動態。
可是對於當事人來說,沉默才是最尷尬的。
其他人或許隻把這事當作一次裝B翻車現場,不過B的心裡顯然沒這麼容易過去。我發現他偷偷刪去瞭前幾天的說說,隻留下這一條,像在欲蓋彌彰。
第三天,B頻頻扭頭看我,我卻故意跟周圍人閑聊打鬧,堅決不分給他一個眼神。
最後他也沒逮到機會問我到底是不是故意為之,但是他學乖瞭,再也沒有剽竊過我的創意。
太陽會照在每一個人身上,而離太陽越近,越有可能被灼傷皮膚。
在這次小小的警告之後,我稍微清醒瞭一點,意識到B其實沒拿我當朋友,對我也談不上尊重,否則不會幹出“搬運”這種事。而且,B釋放出的所有暖意似乎都是不經意間的舉動。他會誇我寫的東西好看,但他不會給我看他的作品;他會跟我插科打諢,卻不會邀請我加入他們的羽毛球團體;他會拿我開涮,目的卻不隻是為瞭逗我……有很多事,我是後來才慢慢明白的。
我記得每天放學後他會騎車從我身邊馳騁而過,帶起的風一直吹進夢中。我羨慕他的瀟灑和自由,我也知道我不會成為那樣的人,我們也始終不是同一種人。
B會和所有人談笑風生,讓每個人都誤以為他把他們當朋友,我隻是這些人中之一。他後來承認說,其實對年少時的我根本沒什麼印象。
我並不意外。這在當時已有預兆。
他是青春小說裡典型的溫暖學長形象,每個人都誇他好,每個人都喜歡他,可是主角往往也不是他。例如,他和所有人都處得來,卻沒有女生暗戀他,私下裡議論的時候都說他是男閨蜜、好姐妹,沒人對他有一絲憧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