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我重逢了学生时代的暗恋对象(34)
作者:一粒芝麻 阅读记录
“喜歡。”我想瞭想,“比不上社會學,但也是喜歡的。”
“真羨慕你。”他簡單答道,“而我,我的理想要給現實讓道,所以我過得不好,我過得不開心。”
我望著他。我一直以為C是一個不會生氣的人,這也是我第一次在他臉上看到憤怒的神情。
C幾乎是憤然道:“這幾年來,我過得是一塌糊塗。”
我試圖透過這張憤怒的面孔看到曾經的他,卻失敗瞭。
臺風前夕的尖沙咀也沒什麼好玩的。我們逛瞭逛,隨便找瞭一傢店吃飯。
“點個豆腐魚吧。”C翻看著菜單,“我記得你喜歡吃。”
我望著菜單愣住瞭。
我對食物的博愛遠超旁人,幾乎來者不拒。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我偏愛什麼,就連我媽也未必清楚。
而C居然知道。
“我記得我們在紐約連續兩天去同一傢中餐館吃飯,你都點瞭石鍋豆腐魚。”C懷念道,“也不知道紐約現在是什麼樣。”
我很想說些什麼,卻什麼都說不出來。
“沒想到你還記得紐約。”
“當然——”他似乎想說些什麼,我望著他,他望著我。
“點菜吧。”我說。
“好。”
有些話還是不要再繼續說下去為好。尤其是,我們即將前往不同的方向。
很快就到瞭告別的時候。
“下次來澳大利亞玩的話,記得告訴我。”他說。
“有機會再見。”我說。
這是成年人慣有的客套,我們都已經說得很熟練。
新聞上說臺風逼近的步伐有所放緩,也有轉向的趨勢,也許C明天能順利起飛。
我們之間似乎總差一些——也許是緣分,也許是感覺,也許是時機——所以我們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也不能真正理解彼此。
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擦肩而過。
“等一下!”我叫住他。
C疑惑地望著我。
我拿出手機,給他看瞭一張照片,是當年在密歇根湖畔,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拍的。雖然沒有波光粼粼的湖景和群群飛鳥,卻有芝加哥downtown絕美的天際線。
“我想,”我說,“很多風景即便換一個角度也依然是好看的。”
C怔瞭怔,看向我。
我看著手機,沒有和他對視。
“能把這張照片發給我嗎?”他問。
“好。”
末瞭,他忽然說:“如果……”
“如果什麼?”
“沒什麼。”
我沒有再追問。
說起來,C才是最符合crush定義的那一位。我好像隻是很短暫地也很草率地喜歡瞭他一下。
我還記得高三聖誕節前夕他穿著橙色沖鋒衣站在雪地裡的笑容。那是我今生今世,唯一一次體會到被擊中心髒的感覺。
可惜也僅此而已。
時間過去瞭太久,我們都變成瞭自己不認識的樣子。我知道終有一天,我會忘記那個橙衣少年,正如我忘記一個童年玩伴的名字、忘記我和A的相識、忘記我為什麼會喜歡B。這和記憶無關,我們隻是彼此生命裡的路人罷瞭。
歲月匆匆,不允許我們留下更深的烙印。
第二天,C發消息告訴我他的航班即將準點起飛。
第三天,臺風很懂事,擦著香港南部悄悄過境,我的航班未受影響,也同樣飛往美國。
漫長的航程之後,我在紐約JFK機場刷到瞭C的新動態。他發瞭我拍的那張照片,附言:
“謝謝世界的另一個角度。”
我給他點瞭贊。
我們從此再無聯系。
Chapter 20. 倉促的結尾
新學年伊始,學校組織瞭許多活動。其中一個露天派對因為天降暴雨而倉促收場。
回到傢時是晚上九點多,我在派對上略喝瞭一點酒,沒醉卻也不甚清醒。打開Instagram隨便刷瞭刷,忽然,一個熟悉的名字突然出現在我的推薦頁面。
我愣住瞭。
看瞭又看,那個名字,分明就是A。
我幾乎是立刻就點進瞭他的主頁——空空如也,連頭像也不是本人照片。然而僅有的幾個互關好友,都畢業於B曾經提及過的那所學校。
我確信,毫無理由地確信,這就是他。
上天安排的又一次巧合幾乎要讓我仰天大笑。
我私信並點瞭關註。第二天,A回複瞭,我這才確信我沒有喝多。
於是我們順理成章加上瞭微信。
他說:“我不怎麼用ins,不知道怎的今天點進去一看,我還以為我看錯瞭。”